索引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名  称: 太白县现代农业及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有 效 性: 文  号:

太白县现代农业及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发布日期: 2017-09-01 信息来源: 太白县人民政府

一、总论

(一)编制规划的意义和依据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对蔬菜的需求呈品种多样化、品质高档化和数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市场潜力巨大。太白县生态优势明显,有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得天独厚的条件,2010年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9.3万多亩,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65.0%,蔬菜生产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进一步挖掘资源优势,加强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市场、加工、包装、预冷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对于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对蔬菜产品的多样性和安全性需求,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和农业部《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及我县实施蔬菜产业提升行动的要求,在对全县经济、社会、自然条件及蔬菜产业现状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为推进我县蔬菜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太白县现代农业及无公害蔬菜产业2011—2015年发展规划。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咀头镇、桃川镇、靖口镇、鹦鸽镇、太白河镇、王家塄乡、高龙乡,共5镇2乡。

二、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规划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的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由于区内气候资源受秦岭山地影响,水平分布差异大,垂直分带明显。因地理位置及地形的影响,气温显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气温特征。

热量资源较差,年平均气温为7.6℃,≥0℃积温3140℃,≥10℃积温2428℃,年平均生长期256天,无霜期158天。按照平均气温划分季的标准,本县除鹦鸽镇、有春夏秋冬外,其余地区春秋相连,无夏季出现。受气温影响西北部适宜种植喜冷凉的十字花科、豆科蔬菜作物,及南瓜、西葫芦、西芹等,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为主;东部和南部热量较为充足,可种植辣椒、番茄、黄瓜等喜温作物,春秋季节也可种植喜冷凉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自然降水量差异也较大,降水量在630—1000毫米之间,平均751.8毫米,西北部和秦岭南坡降水偏多,鹦鸽镇、太白河镇降水量偏少,垂直变化和区域变化较大。春季干旱、7月烂场雨和秋季阴雨低温对蔬菜生产有一定影响。

全年平均年日照2133.8小时,年际最大日照差687.3小时,年平均光能辐射量为113.42千卡/厘米2。光照在各地差异特别大,各季差异也比较突出,夏季最好,九月份最差,对蔬菜生产有一定影响。

土壤以棕壤、潮土、淤土为主,PH值6.47,中性偏酸,有机质25.7g·kg-1,有效氮175.8mg·kg-1,有效磷27.0mg·kg-1,有效钾14.0mg·kg-1适宜各种蔬菜及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障碍是有效磷、钾养分含量偏低,影响蔬菜品质和作物抗逆性提高;偏酸性土壤易发生根肿病,对产业持续发展有一定影响。

2.人口、耕地状况。规划区覆盖5镇2乡,61个村,3.79万人,有劳力2.26万个,耕地总面积7.9万亩。

3.蔬菜产业发展情况2009年,蔬菜种植面积8.5万亩,产量26万吨,蔬菜产值1.7亿元,蔬菜人均收入4250元。

(二)现状分析

1.发展成效

——蔬菜生产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8.5万亩,总产量26万吨,产值1.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4%,种植面积比2005年增加2.5万亩,全县农民人均蔬菜面积2.1亩,蔬菜已成为我县农民经济收入的主导产业。

——品种产品结构优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以优质高效和均衡供应为重点,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年引进新品种50多个,推广应用2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西兰花、结球生菜、西洋南瓜、花椰菜等名优特蔬菜已形成区域化种植,番茄、大辣椒、菜架豆等蔬菜在我县适宜区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规模效益、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设施蔬菜快速发展,推动了蔬菜生产的新格局。全县大力推广大棚菜、拱棚菜种植技术,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得到快速发展。到2009年,全县建设日光温室62座,蔬菜拱棚2256座,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1225.3亩,初步形成了大田菜、大棚菜、拱棚菜“三菜并举”的生产格局。

——标准化生产模式全面推广,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由2002年的2.6万亩增加到2006年的5万亩。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模式全面推广,6个蔬菜品种获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8个,11个品种获得欧盟有机蔬菜认证。我县成为全省唯一的县级农业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

2.产业地位

——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6%,总产值1.7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达39.4%。蔬菜生产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255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70%。

——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产业。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了数量众多的劳动力。全县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力约1.5万人,从事加工、贮运、保鲜和销售等蔬菜采后服务的劳力约1.8万人。

——产品外销的主要产业。蔬菜产品除满足本省销售市场外,主要销往南方各大中城市,产品外销达到%以上,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必需产业。蔬菜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蔬菜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数量充足、品种丰富、供应均衡、质量安全,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主要问题

——生产布局不够合理。生产面积发展较慢,外向型蔬菜的种植规模还有待扩大。特色品种挖掘不够,局部区域的生产优势发挥不够好,种植效益没有充分实现。

——基础设施薄弱。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我县干旱、冰雹、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导致蔬菜生产不稳定。

——设施及保护地栽培覆盖面不大。面积发展缓慢,选择品种狭窄,管理水平不高,总量较小,在发挥设施蔬菜生产效益比较优势上力度不够大。

——生产技术落后。我县蔬菜生产技术创新特别是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不够,新成果入户率和转化率低,栽培管理、贮运保鲜技术水平不高,距标准化、指标化、措施化的现代农业要求还相差甚远,蔬菜品种单一、产品质量差、档次低,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我县蔬菜生产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产区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很难与销区建立相对固定的供货渠道、占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小生产很难与大市场、大流通对接,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千家万户,生产管理、技术推广、质量监管难度大,严重制约了蔬菜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以及竞争力的提高;蔬菜生产单元小,规模效益差,抗御风险的能力弱,难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蔬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低,蔬菜生产的规模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较大风险。

——企业带动能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数量少,加工、营销、信息等服务跟不上,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商品化处理差。与蔬菜关联的产业发展落后,蔬菜贮藏、加工和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滞后,仍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产业增益低,对地方财政贡献少。

——公共服务能力较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尤其是乡镇农技推广处于“人散、线断、楼空”状态,新品种、新设施、新肥料、新技术、新农药得不到及时推广和普及,社会化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影响了蔬菜生产效益。

(四)发展优势

1.市场前景分析

——城市和农村消费层面。居民蔬菜消费城市大于农村、高收入家庭大于低收入家庭、经济发达地区大于欠发达地区。随着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到2012年农村蔬菜消费商品化程度由现在20%提高到50%,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公害蔬菜、净菜、菜汁饮料等潜在市场较大。

——国际市场开拓层面。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国际上食物结构中出现蔬菜比重上升的趋势。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价格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随着我国蔬菜质量水平的提高,采后处理设施和技术的改进,我国蔬菜生产的气候资源和低成本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蔬菜出口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蔬菜产业在农产品发展中潜在优势明显。近年来,国内主要农产品转入买方市场,粮棉消费呈逐年下降态势,肉类食品消费呈现出增幅由大变小进而基本稳定的态势,而果蔬食品消费持续上升。蔬菜消费又呈现营养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均衡化的趋势。而蔬菜对气候、资源等的要求,决定了均衡供应不可能完全本地化,蔬菜在区域间品种、季节性调剂的范围大,蔬菜潜在市场相对广阔。国际上,我国蔬菜生产成本及价格将保持相当长的竞争优势,改进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储运、营销手段,提高加工品质量,市场前景可观。

(二)竞争力分析

——成本优势。蔬菜生产及加工属于典型的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蔬菜生产成本显著低于发达地区。

——资源优势。我县地处秦岭腹地,气候凉爽,雨量充沛,属典型的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全县人均蔬菜种植面积达2.1亩,尤其是产品销售上市期正是外地夏季高温时期,其补淡优势明显。

——区位优势。我县是陕西省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北接秦川,南通巴蜀,距宝鸡市65公里,姜眉二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比较优势明显。一般露地蔬菜亩纯收入2000元左右,大棚蔬菜亩纯收入5000元左右,日光温室蔬菜亩纯收入8000元左右,分别是大田粮食作物的4倍、10倍、16倍。蔬菜比较效益高,对生产的发展有驱动作用。

——粮菜协调发展。蔬菜生育期短,既可以与粮食间套作,也可以轮作,互补发展。间套作有利于农业生态建设,轮作不仅可以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培肥地力,还可以减轻病虫害发生,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和提高效益为核心,以满足城乡市场供应、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以生态化、特色化、民本化为指导,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推进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和经营产业化为手段。充分利我县资源优势,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主攻质量,发展名优品牌产品,全面提升以单产、质量、效益为标志的蔬菜现代化水平,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蔬菜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全面推进我县蔬菜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1.突出特色、优化布局。

从当地资源条件和农民生产能力出发,突出县域特色,合理规划布局,确定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主导品种。以特色、高效优质蔬菜为主,发展优势品种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推行高效栽培模式和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增产增效,持续发展。

2.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组织生产经营。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考核制度,建立奖励机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蔬菜产业发展。

3.以点带面、梯度推进。

坚持集中连片发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稳步扩大生产规模。

4.政策支撑、农民自愿。

坚持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充分调动农民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出台扶持政策,促进蔬菜产业顺利发展

5.科技领先、可持续发展。

强化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以蔬菜优良种子种苗生产推广、安全优质蔬菜生产技术规范、高效蔬菜生产和流通体系建立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使蔬菜种苗环节、生产环节、经营环节等有机结合,推进我县蔬菜产业的安全、优质、高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发展思路

围绕太白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立足县情实际,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富民”发展战略,按照“打造一个目标、健全一套标准、强化一支队伍、做强一个龙头(协会)、培育一个市场、打响一个品牌”的“六个一”发展思路,以生态化、特色化、民本化为指导,以打造秦岭绿色大菜园和创优高山反季节绿色蔬菜品牌为核心,以“发展有机菜、扩大精细菜、创优特色菜、巩固设施菜”为重点,调结构、创特色,建基地、上规模,抓质量、树品牌,促营销、增效益,继续推广蔬菜质量安全认证和质量追溯制度,完善蔬菜品种种植标准和分级采摘包装标准,健全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努力做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特色化、产品绿色化、服务社会化,力促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县蔬菜生产面积(含复种)达到稳定在10.0万亩,其中有机蔬菜1.5万亩,绿色蔬菜6.5万亩,蔬菜总产量36万吨,产值28800万元,农民人均蔬菜生产收入达到7200元以上。

1.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在咀头镇、桃川镇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年种植有机蔬菜1.2万亩(含复种),生产有机蔬菜3.0万吨;

2.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在咀头镇、桃川镇、鹦鸽镇、靖口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万亩,年种植绿色蔬菜6.5万亩(含复种),生产绿色蔬菜26万吨;

3.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在桃川、鹦鸽、高龙发展无公害蔬菜1万亩,年生产无公害蔬菜6万吨;

4.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在咀头镇、桃川镇、鹦鸽镇、靖口镇建设生产基地0.2万亩,年种植反季节蔬菜0.5万亩(含复种),生产反季节蔬菜2.0万吨;

5.科技示范、休闲农业示范园建设:在咀头镇、桃川镇、鹦鸽镇建设蔬菜科技示范园、休闲农业示范园9个2000亩;年引进示范蔬菜名、优、特、新品种350个;

6.基地、产品质量认证:力争完成有机蔬菜基地认证1.0万亩,绿色食品蔬菜质量认证新增加5个;使全县通过认证的绿色、有机蔬菜产品占90%以上;

7.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和8个乡镇蔬菜质量监测站,实施蔬菜质量追溯和农资安全使用“五户联保”制度,加强生产全程管理,使全县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100%;

8.品牌建设:以整县环评、产品认证、基地认定为依托,扩大“太白山”牌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建成全国有影响的驰名商标。

9.龙头企业培养:引进、扶持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

10.农民组织化建设:在全县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25个以上。

五、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区域布局及规模

蔬菜基地空间布局要有前瞻性,要结合全县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建立和巩固稳定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的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蔬菜产业布局:以咀头、桃川为主,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种植品种以生菜、甘蓝、白菜花、白菜、萝卜、瓜类为主;在咀头、桃川、鹦鸽、靖口建设绿色蔬菜生产基地面积5万亩。

建立三个山地特色优势蔬菜产业带。一是5万亩甘蓝、白菜花、白菜、春夏萝卜类山地特色优势蔬菜产业带。主要布局在咀头、桃川、鹦鸽镇等,产区实行菜粮轮作、瓜类与十字花科类轮作。二是2万亩精细商品性蔬菜和反季节设施栽培蔬菜产业带主要布局在桃川、鹦鸽镇,产区以栽培茄子、辣椒、番茄、生菜为主,实行豆类和茄果类轮作,逐步向高龙延伸。三是1万亩豆类蔬菜产业带。主要布局在靖口镇、王家乡、高龙乡和咀头镇的白云地区,产区实行菜粮轮作、豆类与十字花科类轮作。

(二)建设重点

以建设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为基础,重点加强品种引进示范、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营销、加工、包装和服务体系建设,夯实蔬菜产业发展基础。

1.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建立有机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围绕改善蔬菜生产条件,以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建设为主,结合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分期分批逐年推进,到“十二五”末,使规划区内基地50%以上达到规模化和标准化。

2.种苗培育体系建设。建立以咀头镇塘口蔬菜科技示范为核心的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建设,每年引进蔬菜新品种20-30个,推广蔬菜新品种5-10个。在蔬菜主产核心区咀头镇拐里村,建设占地10亩种苗工厂化生产园;咀头、桃川、鹦鸽、靖口每个镇要在蔬菜生产重点村配套建设日光温室和料塑大棚及辅助设施,至少建立3个以上种苗培育站。把我县建成百万亩设施蔬菜育苗基地(点)。主要功能:蔬菜良种供应、种苗生产。年培育优良蔬菜种苗(穴盘育苗、嫁接苗等)生产能力达3000万株。

3.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围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高档次设施栽培、新品种示范展示园区。在咀头镇塘口蔬菜科技示范园基础上,各乡镇均要建立1个新品种引进示范园。在咀头、桃川、鹦鸽等地建设5个高档次设施栽培、新品种示范展示休闲农业示范园。

4.设施蔬菜基地配套建设。以水泥骨架大棚和钢架结构为主建设标准化大棚生产基地2000亩。主要生产早春、秋延和越冬反季节优质蔬菜、食用菌、花卉,满足市场需求。在大棚基地配套使用遮阳网、防虫网、诱虫灯、双色膜,微滴灌等新材料和新设施,加快先进生产技术推广,提高蔬菜产品的科技贡献率。

5.蔬菜营销、包装、加工、预冷体系建设。以蔬菜产、加、销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在蔬菜集散地建设蔬菜批发市场、保鲜预冷库和包装材料厂和净配菜加工厂。以满足产品商品化处理需要,确保蔬菜产品保值升值和市场均衡供应。

6.加强蔬菜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要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在质量建设上,首先要加快制定和执行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其次要加强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建立高标准的示范田,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其三是建立全程质量控制和检测体系。在无公害认证的基础上,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在蔬菜交易市场建立蔬菜质量检测站。基地的农户要记录农事操作全过程,实行档案管理。农产品质量追溯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县推开,整县推进。

7.蔬菜产销服务体系。为加强我县蔬菜产品的营销,大力提高我县蔬菜效益和包装销售能力,在规划期内培育建设年销售蔬菜1000吨以上蔬菜专业销售大户或经纪人100个。进一步健全加强县、乡蔬菜科技推广网络,特别是蔬菜生产重点乡镇要建立一批蔬菜技术员和蔬菜示范户;在规划期内有计划地组织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不断提高现有推广技术人员水平。

六、重点建设项目

1.蔬菜科技示范园。投资500万元,按照有机蔬菜、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要求,以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产为目标,以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展示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为内容,在咀头镇、桃川镇、鹦鸽镇、靖口镇建立示范园5个100亩,通过品种对比试验,示范推广高产、优质、抗逆强的蔬菜新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满足全县蔬菜生产需要,实现优良品种全覆盖,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2.有机蔬菜基地建设。投资3000万元,建设有机蔬菜基地1万亩,通过推行有机蔬菜操作规程和生产技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3.高山蔬菜育苗基地建设。投资955万元,在咀头镇修建连栋温室、播种室、催芽室、锅炉房,购置配套设备,建成占地50亩的高山蔬菜育苗基地。年培育优质蔬菜穴盘苗3000万株,供应全县及周边县区蔬菜生产。

4.科技培训工程。投资150万元,以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为主体,购置培训设备,印制培训资料,在产区内农户进行标准化蔬菜生产技术及设施蔬菜高效种植模式等应用与推广技术的培训,实施科技入户。

5.镇蔬菜育苗点建设。投资2500万元,在咀头镇、桃川镇、鹦鸽镇、靖口镇建设10个育苗点。修建采光板育苗温室和日光温室20座,购置自动化育苗机及辅助设备,年培育优良蔬菜穴盘苗300万株,满足乡镇绿色蔬菜生产需要。

6.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及配套工程。投资925万元,推广现代日光温室和水泥骨架、钢管结构、竹混面包型结构的大棚,建设面积2000亩,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7.休闲农业建设工程。投资1000万元,在咀头、桃川、鹦鸽等地建设5个休闲农业示范园,按照名优特品种展示区、种植、采收体验区、高档次设施栽培示范区的布局,着力发展集观光、休闲、科普、示范、生产于一体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

8.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是整个农技推广网络的重要环节,是农技人发挥聪明才智的重要平台,今后五年内要按照“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财政保障”的“五有”农技综合服务站要求,投资400万元,通过添置办公试验配套设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建设好全县8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9.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投资500万元,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在蔬菜生产重点乡镇和蔬菜交易市场建立蔬菜质量检测站8个,实施蔬菜质量可追溯制度和农资安全使用“五户联保”制度,建立全程质量控制和检测体系,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10.蔬菜交易市场建设。在继续加强米禾公司、绿农公司、秦绿公司等蔬菜交易市场基础建设的同时,在蔬菜生产重点乡镇、生产规模相对集中的重点地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投资3200万元,新建8个蔬菜交易简易市场,解决群众销售问题。

11.蔬菜包装材料厂建设。投资550万元,修建厂房,购置编织袋、保鲜袋、包装箱生产设备50台套,在咀头镇建设蔬菜包装材料厂1个。年生产编织袋、保鲜袋、包装箱500万条(个),满足全县蔬菜生产需要。

12.蔬菜加工厂建设。投资600万元,修建厂房,购置蔬菜加工生产线,在咀头镇、桃川镇修建绿色蔬菜加工厂2个。年加工包装净配菜5万吨,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效益。

13.蔬菜预冷库建设。投资1950万元,在咀头镇、桃川镇、鹦鸽镇、靖口镇,购置制冷充、控制设备400台套,修建蔬菜预冷库20座,6000平方米,解决蔬菜销售中的预冷困难,促进蔬菜外销。

14.蔬菜配肥站建设。投资500万元,在咀头镇、桃川镇建设2个配肥站,结合测土配肥工程,根据蔬菜需肥规律进行配方施肥,通过配方施肥项目的开展,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缓解蔬菜生产连作障碍。

15.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按照菜、沼、畜一体化建设目标,投资500万元。在咀头镇、桃川镇、鹦鸽镇建设生态农业示范点5个,修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口,标准化养殖场5个,促进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

16.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投资800万元,在全县扶持建设  蔬菜专业合作社50个,通过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加快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质量、竞争力和带动能力。

七、组织和政策保障

(一)加强领导,加大宣传

充分认识蔬菜产业在加快农村农民增收和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蔬菜产业发展目标负责制。

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和渠道,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对发展蔬菜的前景和相关政策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以此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广大农户主动参与,全县上下积极支持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政策,加大投入

1.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蔬菜生产加工投资项目;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支持,提高放贷额度,争取贴息贷款。支持建立产销合作经济组织,扶持生产、加工和专门从事营销的龙头企业。

2.加大蔬菜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多形式招商引资,鼓励和扶持蔬菜产业化企业建立蔬菜基地、发展订单蔬菜,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进行蔬菜生产、加工和营销。设立绿色蔬菜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优良品种、新技术与新设施的引进、品种试验示范园的建设、技术培训、产品宣传、无公害产地与产品认证,以及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销经纪人和生产大户等。

(三)加强配合,加大监管

加强与工商、公安、质监和物价等有关部门配合,进一步清理农资市场,规范经营行为,对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投入品市场的整顿,实行市场准入制,严把购进生产投入品的质量关,确保蔬菜生产者购买到优良种子、无公害农药、优质化肥和农地膜等生产资料。对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蔬菜生产资料的商户加以保护。对经营伪劣物品、禁用物品和干扰、破坏蔬菜经营秩序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决不手软。保持“绿色通道”畅通。

(四)完善体系,加大服务

1.加强蔬菜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构建县、乡镇、村、户科技推广网络。

2.开展蔬菜技术推广与创新。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设施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猪-沼-菜种植模式。同时,注重“五新”成果的试验示范,使“五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配合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探索生产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措施,充分发挥新品种、新项目的增效作用。围绕重点项目,聘请专家指导,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转化科研成果,提高技术贡献率。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3.搞好技术培训。开展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民及营销队伍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综合培训,以培训生产技术为重点内容的传统培训,重点向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安全、产后商品化处理、市场营销和诚信意识等符合新阶段蔬菜产业发展要求的新技能和新理念的培训转变,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综合科技素质及适应市场能力。

4.加大配套服务。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做好市场信息、气象信息、科技信息和政策信息服务,引导农民的生产与销售,搞好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

(五)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

发展农业产业化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围绕龙头企业,构建起与工业和商业相联合的兼具生产、加工、销售和科研等职能的产业结构链,并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产供销、贸工农”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把能够带动农民增收作为扶持龙头企业的根本出发点。只要产品有市场、经济有收益、能够带动农民增收,无论何种类型的龙头企业,都不分其所有制性质,“放水养鱼”,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以增强龙头企业的发展后劲。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抓蔬菜,推进蔬菜产业化、工业化。拓宽蔬菜销路,需要与加工企业联姻,组织深加工,实施综合开发,促使产品向更深层次转化。

1.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覆盖农户广、带动能力强、有诚信的蔬菜生产、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加快蔬菜产业化经营步伐。鼓励、扶持产销龙头企业,采取“返租倒包”形式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走规模经营之路。扶持龙头企业搞好产销挂钩,有效解决好农民“卖菜难”问题。引导蔬菜产业化企业进驻蔬菜产业带,建蔬菜基地、搞产品加工、进行蔬菜营销。

2.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培育蔬菜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3.扶持蔬菜种植大户。鼓励并支持经济能人通过合法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承包农民土地,规模种植蔬菜。

4.实施品牌战略。 拥有品牌、名牌就意味着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也就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自身培育或者合理的转让、重组和嫁接,来培植自己的品牌。多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取得更多更好的市场准入资格,逐渐提高我县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量。

(六)推进机制创新

以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整合农业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努力推进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科技人员+基地、科技人员+大户+基地、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基地等多种运行模式。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承包方式到生产一线,以企业管理的形式领办科技示范基地。鼓励科技示范户、蔬菜产销大户利用土地流转政策,进行规模开发。鼓励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等参与蔬菜产业开发,并以土地、资金、劳力、技术、管理等要素入股参与利益分配,以此促进我县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太白县现代农业及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2011—2015年)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投资

主体

建设地点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起止年限 计划投资(万元)








1 蔬菜科技示范园建设、 新建 农技中心 咀头镇、鹦鸽镇、桃川镇、靖口镇 建设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园5个,100亩。通过品种对比试验,对高产、优质、抗逆、高效蔬菜新品种向群众进行示范推广 2011——2015 500
2 有机蔬菜基地建设 新建 农业局 咀头镇、

桃川镇

建设有机蔬菜基地1万亩,通过推行有机蔬菜操作规程和生产技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2011——2015 3000
3 高山蔬菜育苗基地建设 新建 农业局 咀头镇 建设五连栋温室4座,15亩,建播种室200平方米,催芽室500平方米,锅炉房100平方米,购置育苗机2台(套),穴盘10万个,辅助设备50台(套) 2011——2015 955
4 科技培训工程 续建 农业局 全县 购置培训设备10台(套),印制培训资料50万份,对农户进行蔬菜标准化生产、设施蔬菜种植、动物疫病防治及饲养管理、农业法规、农机安全使用技术培训 2011——2015 150
5 乡镇蔬菜育苗点建设 新建 农技中心 咀头镇、鹦鸽镇、桃川镇、靖口镇 建设工厂化育苗点10个,修建育苗温室20座,占地50亩,购置育苗设备10台(套),穴盘育苗300万个 2011——2015 2500
6 设施农业工程建设 续建 农技中心 咀头镇、鹦鸽镇、桃川镇、靖口镇 推广现代日光温室和水泥骨架、钢管结构的大棚,建设面积2000亩,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2011——2015 925
7 休闲农业建设工程 续建 绿农公司 咀头镇、桃川镇、鹦鸽镇 建设5个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100亩。建智能化温室5座,日光温室20座,引进示范名、优、特蔬菜品种300个。 2011——2015 1000
8 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新建 农业局 全县 购置办公实验设备320台(套),建设全县8个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2011——2015 400
9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续建 农业局 全县 建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及8个乡镇、批发市场监测站,购置设备200台(套),建立全程质量控制和检测体系 2011——2015 500
10 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续建 农业局 咀头镇、鹦鸽镇、桃川镇、靖口镇 建设8个蔬菜交易市场,解决群众销售问题 2011——2015 3200
11 蔬菜包装材料厂建设  新建 农业局 咀头镇 修建厂房,购置编织袋、保鲜袋、包装箱生产设备50台套,年生产编织袋、保鲜袋、包装箱500万条(个), 2011——2015 550
12 蔬菜加工厂建设  新建 农业局 咀头镇、桃川镇 修建厂房,购置蔬菜加工生产线4条,修建绿色蔬菜加工厂2个。年加工包装净配菜5万吨。 2011——2015 600
13 蔬菜预冷库建设 新建 农业局 咀头镇、鹦鸽镇、桃川镇、靖口镇 购置制冷、控制设备400台套,修建蔬菜预冷库20座,6000平方米。 2011——2015 1950
14 蔬菜生产配肥站建设 新建 农技中心 咀头镇

桃川镇

建设配肥站2个,购置有机肥料加工设备50台(套)。 2011——2015 500
15 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 新建 农业局 咀头镇、桃川镇、鹦鸽镇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点5个,修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口,标准化养殖场5个,促进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 2011——2015 500
16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工程 新建 农业局 全县 建设5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加快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2011——2015 800

打印 关闭

主办:太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