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最新专题 > 营商环境突破年 > 工作动态

太白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简 报第四期(总第40期)

发布日期:2025-05-26 15:55 信息来源: 县政府办公室

编者按:今年以来,太白县以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围绕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政务环境四个关键环节,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统筹推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期刊发县政府办、县司法局相关动态信息,供大家借鉴学习。

【太白要闻】

全国丘陵山区蔬菜机械化播种移栽现场观摩会在太白县顺利召开

4月22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全国丘陵山区蔬菜机械化播种移栽现场观摩会在太白顺利举办。与会人员集中观摩了丘陵山区蔬菜生产机械化演示,先进适用的插秧机和水旱直播机等轮番上阵,展现农机具的高效作业,为蔬菜种植大户和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近年来,太白县委、县政府坚持把高山蔬菜作为富民兴县的首位产业,围绕建设“秦岭绿色大菜园”和全省“菜篮子”基地目标定位,全力推进“一新二改三化”关键实用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持续加快蔬菜全程机械化应用,引进各类先进农机设备13类31种781台套,有效缓解了劳动力不足问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高山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对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特别是对优质蔬菜产业链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县蔬菜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先后荣获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全国绿色生态蔬菜十强县、全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全国种植业首批“三品一标”基地、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等多项殊荣。

【媒体报道】

太白一季度集中开工50个重点项目

总投资14.33亿元

3月31日,太白县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在咀头镇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园项目现场举行。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时镇下达开工令。

今年以来,太白县在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67个,总投资达350.72亿元,年度投资28.1亿元。本次集中开工活动涉及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14.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84亿元。其中,生态旅游项目8个,总投资2.53亿元;现代农业项目5个,总投资0.57亿元;基础设施项目25个,总投资5.87亿元;民生保障项目6个,总投资1.93亿元;生态工业项目6个,总投资3.43亿元。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为太白县培育新质生产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园项目是太白县大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又一重大项目,总投资1.8亿元,计划建设药食同源食品生产厂、研发检测中心、中药饮片加工车间、现代化冷链仓储中心等配套用房。项目建成后,预计亩均产值600万元、亩均税收10万元,带动就业100人。该项目将全力助推太白县中药材种植、精深加工、商贸流通全链条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信息来源:宝鸡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2025年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认定名单公布

——宝鸡两镇一园区四个产业化联合体上榜

日前,笔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25年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认定名单。其中,我市渭滨区八鱼镇、太白县桃川镇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眉县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岐山县多美达猕猴桃产业化联合体、凤县嘉陵绿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千阳县奶山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宝鸡海升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近年来,我市围绕特色产业培育精准发力,通过产业联动促进要素集聚,有效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链提升,实现乡村产业与镇村发展深度融合,稳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强镇。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方面,我市积极鼓励创建,目前全市已建成12个农产品加工园区。这些园区充分挖掘自身特色,依托当地丰富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形成了各具优势的产业集群。同时,我市以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重要抓手,围绕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延展链条,精心搭建“龙头企业牵头+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协同+农户参与”的联合体发展模式。此次认定的4家产业化联合体覆盖多个特色领域,生动展现了宝鸡农业“多业并进、集群突破”的良好产业格局。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3个,数量居全省各地市第一。(信息来源:宝鸡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太白县积极扶持现代农业发展

——科技育苗好又快 春耕提速又提质

当前正值春播备耕的最佳时节,在太白县咀头镇拐里村苗欢家庭农场的育苗大棚里,一台全自动育苗播种机在技术员的操作下飞速运转,只见它“吞入”营养土与种子,转瞬之间便“吐出”整齐排列的育苗穴盘,相比人工育苗,机械育苗既高效又精准。

“拿到县上的补贴后,我们就购买了这台机器,它干活快得很!基质装盘、精量点种、智能覆土等工序全实现了自动化。”农场主刘建文兴奋地告诉记者,过去一个人辛苦忙碌一整天,也只能制作出300个育苗穴盘。如今用上全自动育苗播种机,短短一个多小时就能轻松完成。记者观察发现,机器压制好的穴盘,每个小格内的种子都能精准无误地躺在土窝正中间,相比人工作业更加精准。据了解,像这样的全自动化新农具,如今正在太白县广泛推广。去年以来,太白县积极落实惠农政策,真金白银扶持农户,目前已为3个镇14个村的农业园区、科技示范基地、家庭农场以及种植大户发放了价值120万元的农膜、化肥等物资,为11家省市级农场补贴55万元用于购置设备。

“全自动育苗播种机以科技化、自动化、智能化赋能蔬菜、瓜果幼苗培育工作,在节省人工的同时,幼苗成活率也比手工育苗高得多,种出来的菜苗质量好,客商抢着要哩。”太白县农技中心副主任谭明权表示,他们将持续围绕“科技兴农 科技强农”目标,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以及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现代化农业带来的实惠。(信息来源:宝鸡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太白甘蓝”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我市该类产品增至8个

近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来好消息,我市太白县特产“太白甘蓝”正式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至此,我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已增至8个。这也是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太白甘蓝作为我市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在品质方面有着诸多显著优势,此次能从评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产地环境。太白县地处秦岭中高山地带,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94%以上,生态环境优越。农田土壤类型以棕壤、潮土、淤土为主,中性偏酸,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境内有石头河、湑水河等五大河流,分属黄河、长江水系,年平均总径流量14.9亿立方米,灌溉用水清洁无污染。甘蓝生产区域海拔在1500米左右,主要生长季节平均气温13.9℃,昼夜温差在15℃以上,为甘蓝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气候条件。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培育和运用,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和品牌宣传,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此次“太白甘蓝”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将进一步提升宝鸡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信息来源:宝鸡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太白县:政银携手破难题 助力企业焕生机

在经济发展的宏大“版图”中,小微企业犹如繁星点点,虽个体微小,却汇聚成推动经济前行的磅礴力量。然而,在小微企业的成长中,融资难题犹如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他们前行的脚步。去年以来,太白县打出“专班统筹+全域走访+定制服务”组合拳,让金融“活水”精准流向小微企业,累计为342户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7亿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太白县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4年11月,全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部署会召开后,太白县迅速行动,印发《关于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通知》,吹响了政银携手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攻坚战的冲锋号角。
随后,由县发改、财政、市场监管和驻县各银行机构组成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应运而生,全面统筹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这个专班就是一个高效运转的指挥中心,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为小微企业融资工作保驾护航。

为了精准掌握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太白县启动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工作专班精心筛选梳理企业名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融资需求的企业,最终形成了一份涵盖2567户经营主体的走访清单。各银行机构联合相关部门和乡镇人员走进街道、村组,实地走访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融资需求以及真实贷款用途等信息。通过走访,形成“需求清单”和“推荐清单”后,各金融机构对“推荐清单”内企业力争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让资金如及时雨般滋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工作专班已走访各类经营主体2299户,其中小微企业897户、个体工商户1118户、其他经营主体284户。4家银行合计授信344户2.93亿元,放款342户2.7亿元。

陕西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就是这场融资攻坚战的受益企业之一该公司主要从事钛金属制品加工制造,自投建以来,在购置设备、购买原材料、场地改造和生产线建设等方面已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然而,2024年11月初,因需支付原材料采购费用,企业流动资金陷入紧张局面。更为棘手的是,由于公司成立时间短,难以落实担保措施,融资之路困难重重。县协调工作专班得知情况后,多次前往企业实地调查,如同经验丰富的医生为企业进行全面“体检”。他们对照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融资需求及信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并协调太白农商银行讨论融资方案和担保措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专班推荐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最终,在政银企的共同努力下,企业成功获得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太白县的这些举措,不仅为小微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更进一步优化了县域营商环境。政银企之间的紧密合作,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现了政府、银行、企业的多方共赢。下一步,太白县将继续深化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持续跟踪已对接企业的融资进展,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在发展道路上加速前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信息来源:宝鸡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完善防御工程体系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2025年县城防洪达标治理暨全省防御工程体系会在我市召开

4月10日,2025年县城防洪达标治理暨全省防御工程体系会,在我市太白县龙王河水库项目现场召开。省水利厅副厅长党德才参加会议并讲话,副市长李武发致辞。

会议要求,全省各级水利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综合施策,加快推进县城防洪达标治理暨防御工程体系建设,坚决筑牢防御水旱灾害防线。要树立系统治理理念,聚焦短板弱项,立足防住为王,强化科技引领,高质量推进防御工程体系建设。要狠抓责任落实,健全工作机制,坚决打赢水灾害防御这场硬仗,确保江河安澜,人民幸福。

李武发表示,宝鸡将进一步树牢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健全完善防汛责任、预测预警、工程防御、灾害应对4个体系,持续提升流域的防洪能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会上,太白县汇报了县城防洪治理达标情况,榆林、延安、安康及参建单位代表作了表态发言。与会人员集体考察了太白县部分水毁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信息来源:宝鸡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太白林区首次发现野生春兰种群

——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近日,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工作人员在林区开展森林防火巡护途中,首次发现正值花期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生春兰种群。

据工作人员介绍,野生春兰为易危物种的珍稀兰花,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此次发现的野生春兰共有200多株,正值花期,花瓣晶莹如玉,唇瓣点缀紫红色斑点,叶子翠绿挺拔。在秦岭多分布于南坡海拔600米至1400米的松栎林下,在太白林区主要分布于海拔900米至1300米的竹林、油松林下,花期从每年1月持续至4月。

春兰对空气质量、土壤酸碱度和共生真菌有着严苛的要求,堪称生态环境的“活体检测仪”。此次野生春兰种群的发现,为秦岭这座“中华基因库”再添珍贵的生态财富与科研价值,也是秦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有力证明。(信息来源:宝鸡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部门动态】

县政府办:以改革破局

绘就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新图景

近年来,县政府办锚定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难点、堵点,以创新驱动改革,以实干提升效能,在优化营商环境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一是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政务“快车道”。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依托陕西省政务服务网和“秦务员”APP,构建起“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的全流程数字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县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1.09%,全程网办率达72.49%,累计上线政务服务事项4635个。同时,积极推广“一码办事”个性化精准服务模式,群众和企业只需扫码即可享受“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的便捷体验,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织密网络,构建三级服务“便民圈”。不断完善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动高频事项在全县7个镇44个行政村2个社区全覆盖。将39项审批服务事项权限下放至镇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站,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持续加强政务大厅及基层服务站点建设,配备自助服务一体机、自助查询机等设备,实现自助终端与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对接,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圈,让群众办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三是品牌引领,创新帮办代办“暖心办”。创新打造“小太帮办”服务品牌,建立健全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在政务大厅开辟帮办代办服务专区,在偏远镇村设置代办专员,累计为企业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650余次,提供各类业务咨询答疑450余次,收到各类评价342条,好评率达100%。同时,建立上门走访服务机制,主动为个体民宿、商户提供开办登记、证照注销等上门服务,累计为困难群众提供“上门办”4次,上门办理个体工商户“一屏注销”80余户,用贴心服务架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县委政法委(司法局):“三向发力”奏响

涉企执法规范强音激活营商环境“一池春水”

今年以来,县委政法委(司法局)聚焦涉企执法痛点,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勇气,坚决整治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沉疴积弊,全力推进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企业发展筑牢制度根基,以法治之力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

一是阳光赋能,打造透明执法“清朗空间”。县委政法委(司法局)深谙“阳光是最好防腐剂”的治理之道,以政务公开为抓手,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辟涉企行政检查公示专栏。全县各镇及县级行政执法单位对照权责清单,将检查主体、法律依据、频次上限、执行标准、专项计划等关键信息全面晾晒,构建起“全要素公开、全流程透明”的执法公示体系。企业通过平台即可清晰掌握行政检查事项,彻底消除执法“模糊地带”,以阳光透明的执法环境,为企业注入发展信心,筑牢稳定可预期的营商基石。

二是数字筑基,构建智慧监督“精准矩阵”。立足数字化浪潮,以“全国行政执法监督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实施执法监督数字化升级工程,通过“专题培训强本领、逐一对接破难题、三级复审保精准”三步走策略,完成23个行政执法单位执法监督机构及人员信息标准化录入,绘制出精准的执法监督力量“电子地图”。同时,深化科技应用,推动检查计划备案、执法过程记录、问题整改落实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以“亮证执法”刚性约束倒逼执法透明化,让执法监督更具靶向性与穿透力,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干扰”。

三是协同增效,筑牢法治护航“坚实屏障”。强化部门协同,构建“数字平台+检察监督”双轮驱动的执法监督新模式。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执法全程留痕、闭环管理,同时联合检察机关开展案卷评查、行政复议纠偏、典型案例通报等专项行动,对趋利执法、选择性执法“零容忍”。通过“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服务型执法理念,将柔性监管与刚性约束有机结合,全力打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让法治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打印 关闭

主办:太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