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最新专题 > 营商环境突破年 > 工作动态

太白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简 报第十期(总第34期)

发布日期:2024-11-15 10:15 信息来源: 县政府办公室

编者按:今年以来,太白县以争创营商环境排头兵为目标,进一步建章立制、优化服务、精简流程、加强监督,持续提效能促改革,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期刊发太白河镇、县行政审批局、县财政局等部门经验做法,供大家借鉴学习。

【媒体报道】

太白县:发展民宿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国庆假期,位于秦岭深处的陕西省海拔最高的县——太白县,凭借独有的自然风光和精品民宿,再次火爆“出圈”,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常住人口约4万人的太白县,国庆假期接待游客9.2万人次,综合收入达4200多万元。

10月10日,记者走进鳌山脚下的望·鳌山民宿,民宿主人丁娟正在整理客房。

“我会认真与顾客沟通,像家人一样介绍这里的一草一木。冬天,这里的冰雪运动非常有名,游客会来这里滑雪;夏天,这里温度适宜,景色优美,游客会来这里避暑。”丁娟说。

“我是从北京来的,在网上看到太白县在举办赏红叶活动,特地来看看,并预订了民宿。这里风景宜人,民宿环境和服务也很棒,我想多待几天。”游客田毅恒说。

为了使民宿产业发展壮大,太白县成立民宿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和民宿产业发展协会,推进民宿产业“四个一百工程”(新建100家民宿、提升改造100家农家乐、培养100名民宿管家、带动100户群众增收)。

目前,太白县发展民宿156家,带动就业500余人,实现综合收入4600余万元。

“建设过程中,我们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丰富乡村民宿产品,创新乡村旅游业态。我们重点打造塘口村、梅湾村、沪家塬村高端民宿集群,辐射带动形成鹦鸽镇、桃川镇和黄柏塬镇等地的民宿产业集群。”太白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胡纬说。

民宿产业投资大、见效周期长,太白县如何迅速实现民宿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以塘口村高端民宿集群为例,这里生态环境优美,目前已建成见山、庐里、万疏等精品民宿19家。塘口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出3种特色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太白县咀头镇副镇长陈桐介绍,第一种是“农户自营”模式,由农户对自家住宅进行设计改造运营,每年营业收入4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第二种是“村集体合作社+企业”模式,村集体与企业合作经营,由企业对村集体闲置房屋改造运营;第三种是“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农户有发展意愿,与村集体签订房屋流转合同,由村集体统一对外招商引进企业并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对农户房屋进行建设改造,农户每年分红。

在梅湾村的梅林山居精品民宿,游客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我们在这边住了一周了,这里环境特别好,各种设施都很齐全,小院外还有一大片草坪。我们有时候会在院子里烧烤,感觉非常惬意。”游客冯永军说。

为了满足游客不同的消费需求,梅湾村民宿在“民宿+农旅”方面,举办蔬果采摘、农事体验活动;在“民宿+美食”方面,推出洋芋糍粑、玉米搅团、“十大碗”特色一桌宴;在“民宿+文创”方面,开发棉絮画、剪纸、绣花鞋垫等文创产品。

梅湾村党支部副书记梁小娟说:“我们以留得住乡愁、看得见青山绿水为主线,布设广场游园、乡村大舞台、公共卫生间、水景溪流,实施水、路、村、宅‘四旁’绿化美化行动,实现田间地头新气象,房前屋后皆绿色,所到之处步步景。”

“下一步,太白县将立足‘高、绿、凉、静’的生态优势,把民宿产业作为深化全域旅游、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绿色发展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让民宿成为广大游客感受秦岭腹地山川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文化之美的重要窗口。”太白县委副书记白海明说。(信息来源:陕西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首届陕西魅力休闲乡村和特色魅力田园

推介名单公布

---我市2村1景观入选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首届陕西魅力休闲乡村和特色魅力田园推介名单。我市渭滨区高家镇上川村、太白县咀头镇白云村两个村入选陕西魅力休闲乡村推介名单,千阳县南寨镇千湖林海果园景观入选陕西特色魅力田园推介名单。

近年来,渭滨区高家镇上川村围绕实现“山水田园、秀美上川”目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位于秦岭深处的太白县咀头镇白云村,凭借青山绿水铺设的“底色”,坚持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突出地域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如今的白云村山水更美、山村更富,生态休闲和观光农业也初具规模。千阳县南寨镇千湖林海果园景观通过以各类高端水果种植的第一产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将采摘农业、旅游观光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宜居宜游宜业和美乡村发展新路径,成为市民田园旅游的好去处。

据了解,首届陕西魅力休闲乡村和特色魅力田园推介是我省深入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的具体举措,旨在通过宣传推介,引导更多条件适宜地区打通“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蝶变的转换通道,做足“土特产”文章,引领全省休闲农业提升发展水平,加快高质量发展。(信息来源:宝鸡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在第二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上

我市集中签约10个项目 总投资12.6亿元

10月11日下午,在第二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上,我市集中签约10个项目,总投资12.6亿元,涉及养老服务、康复辅助器具等多个领域。

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是西北地区最高规格、最具影响力的养老行业盛会,是宣传推介养老服务、养老产业和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等发展成效以及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此次会议以“秦系银龄,怡养长安”为主题,由西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省民政厅共同主办。为此,我市民政部门提前部署、精心筹备,走访有关企业,广泛收集获取项目投资信息,吸引各地企业来宝鸡投资兴业。

当天签约的项目包括总投资10亿元的太白县银发经济产业园·虢川河旅居康养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的智能康养、助老产品研发智造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的岐山县老年公寓市场化运营项目,总投资3250万元的钛熔炼项目,总投资2980万元的高端医用钛板生产线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进我市养老与医疗、养生、康复辅助器具研发生产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信息来源:宝鸡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太白县296户村民首批领到

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

“终于拿到心心念念的‘红本本’了,感谢你们送证上门,让我们省了不少事。”近日,太白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为该县咀头镇凉峪村、方才关村和沪家塬村的296户村民上门发放全县首批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受到村民欢迎。

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太白县凉峪村、方才关村和沪家塬村的部分村民由于宅基地权属来源缺失、房屋规划建设手续不齐全等,无法取得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为保护村民合法财产权益,全力破解办证难题,今年6月,太白县经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文件后决定,对属于合法使用、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但缺少权属来源证明材料,其宅基地和房屋建设符合省上标准要求的村民,予以确权登记、统一办理、发放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县上相关部门派工作人员到三个村,逐户确定颁证面积、备注内容等信息,通过村民小组、村、镇三级确认,经公示无异议后,最终为符合条件的296户村民予以确权登记,将办好的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发放到村民手中,打通了不动产登记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这296本产权证是我们县上首批发放的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还有3737本证书正在制作,近期将陆续发放到村民手中。”太白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李灵君说。(信息来源:宝鸡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精准滴灌”开展廉政教育

前不久,太白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妇联,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了家风教育专题培训,为党员领导干部注入“廉”动力,这是该县纪委监委廉政教育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太白县纪委监委采用“集中教育+分层分级”相结合的方式,引导领导干部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免疫力。县纪委监委先后召开全县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关键少数”到宝鸡市廉政教育展馆、宝鸡监狱实地参观学习和阅看省市县纪委监委编印的忏悔录等,集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同时,针对县处级、科级以及新提拔领导干部岗位特征,利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全县科级领导培训班以及任前廉政考试等平台,“分级分层分类”施教,对不同级别的党员干部采取差异化教育方式,既突出主要领导干部、班子成员,又关注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既突出重要岗位,又关注一般岗位,逐步实现不同受教育对象在不同“课堂”、用不同“教案”接受教育,着力推动警示教育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信息来源:宝鸡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金点子”助力乡村振兴

当乡村遇上咖啡,会碰撞出什么样的滋味?近日,太白县黄柏塬火爆的“村咖”给了我们答案。一间小小的乡村咖啡馆,不仅让游客感受到别样的风景,也助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启示:用“金点子”、好创意来助力乡村振兴。

近几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乡村环境大变样。乡村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风景越来越美,道路越来越通畅,更多“藏在深山人未知”的美景被网友发现并自发宣传出去。但再美的风景,也有“看腻”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不断用“金点子”、好创意,为游客增加更多的新鲜感,吸引游客来了一次还想再来。就比如黄柏塬镇的牛棚咖啡馆,大山深处的一间小小咖啡馆,让久在城市中的人感受到的是新奇,坐在稻田里尝一杯味道不错、价格实惠的咖啡,收获的则是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小小满足感,自然会自发地宣传,吸引更多朋友来此打卡。这个咖啡馆不仅保留了村民过去在田里耕作的“乡愁”,也让很多游客看到了现代化农村与时俱进的发展潜力,这样的“金点子”值得点赞和推广。

村咖、民宿、露营等,如今在乡村的广阔大地上,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金点子”和好创意。西府的广袤乡村,有青山绿水的如画美景,有滋味悠长的乡村美食,有广泛流传的文化故事,我们期待有更多的“金点子”点亮乡村,激活乡村一池春水,为乡村振兴注入越来越多的活力。(信息来源:宝鸡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部门动态】

太白河镇:夯实法治化营商环境

助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太白河镇积极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确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为全镇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入推进夯实了基层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严肃规范服务。严格落实法治化营商环境安排部署,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精准实行问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责任追究制、投诉处理制等一系列制度,全面落实“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马上办、一次办”等工作要求,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

二是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服务效能。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让政府信息多跑路、群众办事少跑腿,最大程度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按照“一事一人一评价”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对政务服务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多措并举提升政务公开服务工作。真正实现“政务服务好不好,全凭群众说了算”,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三是强化检查整治,依法保护权益。积极开展普法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护企业有效发展。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加大对侵害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案件查处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定期开展环境卫生、道路交通、违章违建等集中专项整治,打造全镇整洁有序风貌,为各类企业在我镇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太白县:“三员”“三优”

助力企业解难题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县政府办(行政审批局)常态化了解群众企业需求,多举措解决困难问题,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一是当好发展领航员,改革创新环境优。持续深化“容缺+告知承诺”制度,避免企业群众多头跑、多次跑。改造提升政务大厅,窗口单位入驻集中办理事项1000项,实现“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创新推出“远程踏勘”“自助办理”模式,实现企业群众办事“远程勘”“零跑动”“不见面”,企业群众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是当好群众代办员,便企利民服务优。利用线上线下融合帮办服务模式,设置“2+2+1”审批服务保障专员明确专职帮办代办员,定期开展联系走访、业务咨询、精准指导等服务工作安装政务服务帮办员公示牌,帮助群众就地解决身边疑难问题,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效服务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利用微信办照、网上办证等远程服务,帮助特殊群体高效解决办事需求,贴心服务持续擦亮“小太帮办”政务服务品牌,累计开展帮代办服务350余次

三是当好企业护航员,纾困解难品牌优。科级领导深入重点项目一线,了解项目施工进程,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解决业务审批、现场踏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常态化进行政策宣传,定期下沉乡镇开展“政务服务下镇村”活动,把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窗口直接从政务大厅搬进乡村,实现服务农民群众“零距离”,全年开展宣传活动15次,惠及群众企业300余人。

县财政局:三点发力优化财政领域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县财政局深入推进财政领域改革,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营造“人人都是太白形象,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一是解“难”点,提升市场满意度。深入企业了解存在困难 突出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以优化财政部门营商环境为目标,达到流程优化、服务优质、环境优良的评价效果,提升市场主体对财政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是增“亮”点,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为进一步擦亮高效、阳光的政府采购名片,太白县依托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业态应用,打造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平台,采购人足不出户、一键下单,供应商同城配送,一小时送货上门,实现了“全线上、不见面、零跑动、降成本”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进一步推动政府采购增速增效,实现阳光、透明、公正。截至目前,太白县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入驻供应商95户,上线商品5040个,完成订单金额383.38万元。

三是保“基”点,发挥财政保障职能。积极发挥财政资金保障职能作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财政资金资源统筹力度,扎实做好资金要素供给,推动资金精准保障,用于助企纾困、支持中小微企业、保护市场主体等,做到早拨快支,切实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打印 关闭

主办:太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