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不懈抓落实、优服务、提效能,努力打造务实、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扶持企业发展,助力项目建设,推动“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走深走实。本期刊发西安高新区省内典型经验做法及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工作动态,请大家借鉴学习。
【太白要闻】
太白县召开“三个年”活动调度推进会
5月19日,太白县召开“三个年”活动调度推进会。
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劲头不放松,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硬基础、硬保障。一要坚定不移抓项目、强基础。紧扣中省市相关政策及我县产业实际,精准谋划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库、扩大总盘子,形成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要全力抓好年度实施的市县级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解决堵点难点问题,确保六月底实现形象进度和投资额度“双过半”。二要坚定不移抓环境、优服务。聚焦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社会环境等方面,探索创新审批改革事项,优化精减办理流程,推广“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全面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各项惠企政策,规范政企交往行为,着力打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办理快速的政策环境和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三要坚定不移抓作风、提能力。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边查边改作风问题,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提升领导干部推进高质量发展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会议强调,全县上下要始终把“三个年”活动作为推动一切工作的强力引擎,对标对表、狠抓落实,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提质增效。要压实工作责任,领导小组及各工作专班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对上衔接,强化组织推动,力促各项工作高效推进。要完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一周一分析、半月一调度、一月一报告”调度研判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及时跟进督办,定期通报进展,倒逼工作落实、成效提升。要营造浓厚氛围,深入一线、直击现场,发现典型、寻找亮点,积极向国家和省市主流媒体推送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教育引导群众和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活动开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三个年”活动的良好氛围。
全县“三个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各工作专班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镇党委书记参加会议。
太白县首届郎坝插秧节开幕
风拨秧苗奏如弦,一曲牧歌到田园。5月24日,第十二届宝鸡市文化旅游节暨太白县首届郎坝插秧节开幕式在黄柏塬镇皂角湾村火热举行。市政协副主席李军科,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张国栋,市文旅局副局长付惊涛,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王旭涛,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黄玮,县委书记刘俊霞,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秦斌,县政协主席张宏斌等市县领导出席开幕式,县政府县长张俊峰主持开幕式。市政协副主席李军科宣布活动开幕。
刘俊霞在开幕式上致辞,向前来参加活动的社会各界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指出,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生态兴县、富民强县”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坚定不移举生态旗、走绿色路、打特色牌,大力推进全域5A级景区建设,精心打造旅游度假、运动康养“两大目的地”,构建了以黄柏塬、青峰峡景区为龙头,5A级景区县城为核心,鳌山滑雪场为支撑,乡村旅游为纽带的旅游发展大格局,把转型突破、绿色发展的鲜明符号绘进了太白高质量发展蓝图,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宝鸡篇章中贡献了太白力量、唱响了太白声音。
开幕式上,黄柏塬镇分别为艺术实践基地、书画创作基地、摄影创作基地和郎坝稻田产业园授牌。来自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的师生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据悉,此次活动以“相约太白水乡,遇见最美郎坝”为主题,自5月24日起至6月23日,分别开展郎坝音乐节,插秧、摸鱼竞赛,露营、漂流、民宿体验等多项活动,让游客们纵享郎坝大米美味、体验田间耕作乐趣、感受秦岭山水魅力、赓续红色文化血脉、领略魂牵梦萦乡愁。主会场所在地的郎坝稻田项目占地480余亩,以种植为基础、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富民为根本,突出种养结合、农旅融合、产销联合,助力“粮食安全”,带活“全域旅游”,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
太白县举行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团聘任签约仪式
太白县于5月31日上午,在县司法局举行“太白县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团聘用签约仪式”。县委依法治县办副主任、县司法局局长与受聘法律顾问团签订聘用合同。
签约结束后,县司法局局长、县委依法治县办副主任对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充分认识法律顾问制度的意义。全面有效地发挥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团作用,是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各级政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手段,是确保政府部门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重要途径。二是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全县党政机关的法律顾问由县政府统一聘请,由县司法局统一管理,全县党政机关在今后工作中凡涉及重大决策、重要规范性文件、重要涉法事项等,一律交法律顾问进行合法性审查或法律论证,做到决策依法、办事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引向深入。三是确保法律顾问团规范运行。进一步明确政府法律顾问的工作职责、工作方式和权利义务,强化管理,细化制度,畅通工作渠道,明确考核标准和办法,建立激励和进退机制,建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确保法律顾问工作全过程留痕。四是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全县党政机关要强化法治意识,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处理问题、化解矛盾。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团工作,充分尊重法律顾问独立发表法律意见的权利,充分尊重法律顾问的劳动,认真吸收和采纳政府法律顾问依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各类行政行为合法规范有效。受聘律所要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在重大决策、项目建设、依法行政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当好全县党政机关依法决策的“智囊团”,保证好全县党政机关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县委办、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县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县纪委监委,县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公安局、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交通局、咀头镇负责人参加会议。
【借鉴案例】
西安高新区推行“四维创新”全链条服务
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保障新模式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坚持树牢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围绕破解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推行“四维创新”全链条服务,通过服务创新、体系创新、保障创新、监管创新,持续降低企业准入准营门槛,进一步便利获取经营要素,营造宽松环境,全力扶持企业成长壮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服务创新,降低准入准营门槛。坚持在“减环节、降成本、省时间”上下功夫,打造准入准营“高新样板”。一是全力“提速办”。推行开办企业证照登记、印章刻制、企业办税、社保、公积金、银行开户等业务全流程网上办、并联办、免费办,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2小时办结,“全程电子化”登记数量占全区企业注册总量90%以上。二是深化“集成办”。实施“证照联办”新模式,实现人力资源、劳务派遣等11个事项平均办结时间缩短40%以上;深化推动“一业一证”改革,小型医疗机构等3个行业实现“一证准营”,办理时限压缩84%以上。三是推进“就近办”。开发“智能预约多点叫号”系统,构建以1个综合服务大厅为主干,10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8个政务服务站+8个政务服务驿站为分支的政务服务网格,实现“掌上预约、智能引导、就近办理、一键导航”。四是探索“智慧办”。首创“智能秒批”,“自贸区内普通货物运输经营许可(拟购置)”等8个事项实现24小时即时受理、即时办结,平均办理用时3分钟。
二、体系创新,扶持企业成长壮大。持续优化完善成果转化、孵化培育机制,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全链条孵化体系。探索推出“苗圃+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的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形成以自建综合性孵化器为主,投资或共建各类专业孵化器“1+N”式的孵化器集群发展模式,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二是构建梯度培育格局。设置“科技梯度培育”和“工信梯度培育”两条主线梯队,分层分类精准施策,通过出政策、建平台,解决企业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化需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同步实施“信用+园区”服务新模式,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在产业培育、融资发展等方面难点问题。三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推出“一院一所一校模式”,支持传统高校、科研院所开放人才、技术成果、实验环境、资本等资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得以充分释放,构筑了“科技金融+科技服务+共性技术平台+科技空间+科技智库”为一体的成果转化“生态雨林”。
三、保障创新,便利获取经营要素。搭建“助企一把”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亲商助企“三有”长效机制,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要素保障体系。一是构建产业发展新模式。以“产业大集群”概念,高水平构建“55611”现代产业体系,实行主导产业发展“链长制”,完善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机制,深度融合“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合力推进高新特色产业链发展。二是促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出台“科创九条“上市十条”等政策,构建快速兑现机制,推动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快兑快享,兑现“三次创业”系列优惠政策资金超过28亿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实现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三是畅通融资对接渠道。打造“畅融高新”融资对接平台,建立涵盖行业部门、园区、街道、企业、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创投机构的“畅融”机制。建成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从专属产品、服务模式、审批机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创新,实现硬科技企业担保融资最高全额免担保费。四是加速区域人才聚集。面向全球实施“百万人才计划”,建立健全人才“引育用留”闭环机制,聚焦重点产业打造人才载体,出台系列人才政策,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四、监管创新,助力企业轻装前行。聚焦打造公平竞争、宽松有度的经营环境,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实现监管“无事不扰”。一是深化监管体制创新。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推行全区“一张清单”统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部门、事项、平台入驻、结果公示全覆盖,推动“注重前置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实现跨部门联合抽查检查对象占比近10%。二是创新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创新分级“信用+智慧”分级分类监管模式,依托高新区市场综合智慧监管平台,对市场主体开展信用分类和风险分级管理,对区内19万户市场主体进行科学分类,实施智慧化精准化差异化监管。三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落实包容审慎三张清单(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违法行为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清单、违法行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清单),对“四新”经济领域商事主体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试点探索触发式监管、“沙盒监管”等先进监管方式,给予市场主体充分发展空间。
【部门动态】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瞄准服务精度 倾力
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太白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民生需求,多点齐发力,不断完善服务模式,倾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商事制度改革优服务。按“关联事项一次办”“部门协作联审办”“精准对接跨省办”“主动服务帮代办”的工作思路,在药品零售行业、KTV、酒店等领域开展“多证合一”“一证准营”;实行企业简易注销,将企业开办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简易注销1个工作日内完成,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二是“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便民企。制定“一件事一次办”实施方案,梳理事项清单、整合办事指南、重塑操作流程、设置受理专窗、开通线上专区,让企业和群众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最大程度利企便民,为优化太白县营商环境贡献了审批力量。
三是“好差评”评价机制转作风。做到一次一评、凡办必评,以群众的评价为切入口针对性进行反馈问题整改,促进政务服务再提升。1-5月累计办件量达640余件,好评率100%,在全市取得较好成绩。
四是“周末延时服务”暖民心。落实周末“延时服务”,政务大厅公开“延时服务”公告,安排周末延时服务工作表,业务人员在窗口受理相关事项办理,有效解决了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处办”的堵点问题,实现了政务服务“周末不打烊”。
下一步,太白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不断提升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能力水平,压实工作责任,用好激励政策,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市场经营主体快速增长、规范运营,让“雪域太白”彰显发展新活力。
县市场监管局:推行“首违免罚”制度
让营商环境添“温度”
今年来,太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适应“大市场、大监管”新要求,以包容审慎监管为抓手,不断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推行“首违免罚”容错制度,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执法者的“温情”,为营商环境添“温度”。
通过严格对标对表《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轻微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清单》“两个清单”中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的35项事项及轻微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的16项事项,运用“宽严相济”的执法方式,坚持对一般性违法行为采用行政指导、慎用行政强制、少用行政处罚的原则,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在有效发挥行政处罚刚性惩罚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柔性教育作用。
目前,全县有163家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的产生的违法行为属于首次违法,涉及市场主体登记、广告、商标、价格、计量、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领域,太白县市场监管局采取行政约谈、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特种设备监察指令书》等方式代替处罚,使市场主体享受到了这项政策红利,免罚金额34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