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四县”建设目标,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积极应对追赶超越,精准施策、主动作为, 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61亿元,同比增长23.5%,增速排名位居全市第二位。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9.8亿元,同比增长27.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4.8%,排名位居全市第2位,投资已成为推动太白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
(一)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聚力招商,依托自然资源引进优势企业,加速项目建设,投资拉动有力,现代农业、商贸服务、全域旅游等骨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17年,全县第一产业投资完成6.39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97亿元,同比减少22 %;第三产业投资完成40.89亿元,同比增长33.7%。太凤高速公路跨县境项目完成投资2.36亿元。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回落,投资重点进一步向第三产业倾斜,交通运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军。今年以来,全县倾力打造全域景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设施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县城功能进一步完善,景区面貌极大改善,通过创建5A级景区县城、5A级青峰峡森林公园和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综合开发,着力提升了“仙境太白县、中国达沃斯”品牌形象。2017年,全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4.67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交通、运输完成投资3.4亿元,增长26.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1.2亿元,增长61.5%。
(三)民间投资持续稳定增长。随着国家各项金融政策对社会资本的刺激和影响,非公经济和民营企业单位的项目投资焕发新活力,全县鳌山滑雪场、靖口肉牛养殖、水产养殖、中药种植等民间投资持续稳定增长。2017年,全县民间投资完成27.01亿元,同比增长8.9%.。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活力迸发。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7倍。受国家房地产政策、脱贫攻坚政策以及交通设施、气候条件的综合影响,农村居民购房需求旺盛,西安、宝鸡等外来购房人员明显增多。加之近年来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得群众购房意向逐渐转变,呈现农民加速进城的趋势。太白县建安城市综合体、盛世华庭2期等房地产项目投资额拉动作用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截至2018年2月底,全县5000万元以上联网直报项目共21个,其中引红济石调水工程、龙凤小区项目、丽水小区项目、太白山云溪谷度假中心项目累计投资额即将达到计划总投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双王金矿勘查项目因矿山治理处于停工状态,所有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余额不足40亿元,其中2018年计划投资额度不足2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
二是项目前期谋划有缺位。部分项目前期可研性分析报告、土地使用、环境评价、融资能力的考量不够扎实、全面,致使这些项目在立项备案、土地预审、环评、施工许可等各项审批过程中相对滞后,后期建设过程中缺乏资金投入,导致项目开工率不高,甚至项目中途折腰。
三是项目入库难度加大。根据市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投资统计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新要求,新入库所有项目必须在县发改局审批立项,有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统一编码并能在省市发改委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核实到。续建项目必须要有增加计划投资额的立项批复和统一审批编码。国家对投资项目纳入网报的准入要求更加严格和规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入库审批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是基层统计力量不足。镇村统计人员身兼数职,工作压力不堪重负;企业统计力量较为薄弱,“轻统计,重财务”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必要的专业分工,统计人员主要由企业财务人员兼任,缺乏专业的统计知识,与繁重的统计任务难以匹配;基层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一些企业负责统计的工作人员调动频繁,上岗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工作断层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当前制约投资统计改革工作的较大障碍。
五是工业项目投资下降。截至2月底,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只有2个,占5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数的9.5%,完成投资400万元,同比下降23%,对全县税源增长贡献减少。
六是网报数据质量不高。部分项目建设法人企业单位对投资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对网报数据质量把关不严,个别企业有迟报、漏报现象。根据陕西省统计局《关于开展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陕统字〔2017〕27号)精神以及市统计局相关要求,2018年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统计方法改为财务支出法,以项目财务支出凭证为依据上报数据,部分项目目前无财务凭证或财务账务混乱,对全县投资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造成负面影响。
三、建议与对策
1.优化投资环境,吸引社会投资。结合县政府“放管服”改革工作,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对达成投资意向的项目,主动与投资客商沟通对接,及时跟进服务,确定项目投资额度、建设进度等内容,在项目立项、征地、拆迁、环评等审批环节中,简化办事程序,做到能省则省,能快则快,提高审批效率,加强过程管理,创优投资环境。
2.做好项目谋划,加强入库管理。因地制宜开展重点项目筛选、论证工作,组织省市专家、县上领导、部门专业人员从该项目的国家政策扶持、行业发展前景、投融资能力、环保生态、预期收益方面加强项目收集、分析研判,深入谋划一批有良好开发前景、产业链条长、有规模和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项目。加快重点项目跟踪监测,及时收集项目审批核准文件、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可研报告、项目建议书、施工许可证、征地购地合同、设备购置凭证等项目入库资料,严格执行新纳入统计项目审批备案制度,确保重点项目来源有凭有据,从源头上保证投资数据质量。
3.加大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结构。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抢抓政策机遇,全力追赶超越,多元化招商引资,将增加财税收入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企业法人单位作为扶持重点。坚持财政、金融、税收、ppp等多种渠道共同发力,积极谋划战略性投资项目,加强银企对接,增强重点民营企业投融资能力,吸引康体医疗、体育文化、教育旅游等产业项目在我县落地开工,优化投资结构,增强投资活力,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潜力。
4.规范基础资料,监测项目进度。加强业务指导,对单体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小项目,要按照“同类型、同行业、同企业”的原则进行项目整合审批备案,增加全县年度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个数。对入库资料齐全的所有项目,各镇、各部门第一责任人要在第一时间向县统计局报送入库资料;对于资料不齐全的,各责任单位要积极协助企业做好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及时入库;对于在库项目,要加强投资进度监测,加强对财务凭证管理,实行一个项目一套凭证,同时配齐配强统计人员,对投资联网直报、非金融资产报表、财务支出法报表等要加强业务培训,对如实填报各类投资报表,确保投资数据不重不漏、应统尽统。
5.健全激励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奖惩激励制度,加强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监管力度,配齐配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通报情况,统一口径,建立各部门间项目管理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解决投资统计工作困难以及重点项目投资进展情况,每月各项目责任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实行季度通报制度,对未按规定时限和要求报送项目入库资料、投资数据不规范、工作滞后的单位,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及时下发督办通知,限期予以整改,对工作力度不大、整改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将在年终目标责任考核中予以扣分,对重点项目领导重视、入库及时、高效规范、工作突出的责任单位和工作人员由县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撰稿人:郭浩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