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 > 统计数据

太白县二00八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7-10-26 22:45 信息来源: 县统计局

     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率先突破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抗击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特色产业稳步推进,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1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增长速度高于历年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768万元,增长8.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4388万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989万元,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9:44.1:23.0变为38.9:39.9:2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801元,比上年增长32%。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和所占份额继续提高。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471万元,增长41.7%,地方财政收入1572万元,增长42.3%;支出20893万元,比上年增长33%。收入和支出增长幅度均高于历史水平。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502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农业产值26256万元,增长18.6%;林业产值7575万元,增长34.9%;牧业产值4371万元,增长49.3%; 

 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0841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夏粮2105吨,比上年减少17.6%;秋粮8736吨,比上年增长9.8%。蔬菜产业取得新突破,全年种植“太白山”牌绿色蔬菜75600亩,比上年增长17.6%,产量达264930吨,比上年增长11.6%,新建弓棚900座。 

 畜牧产业稳定增长。畜禽存栏7.3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6万头。 

 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全年造林30000亩,封山育林56200亩,主要林产品产量增加,林产品产值为 3565万元,比上年增长20.2%。 

 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 标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吨      10841      3.1

 夏                   2105     -17.6 

小  麦               2105     -17.6 

秋  粮                8736      9.8 

玉  米                7552     14.8 

大  豆                569      28.4 

  油  料               206      80.7  

  蔬  菜               264930    11.6 

  水  果                3839     -0.8 

  核  桃                1568     65.1 

  花  椒                211     13.4 

  板  栗         吨       1193    21.4 

  肉类总产量            3234    19.7

 奶类 产量              81      24.6 

  禽蛋 产量              180     30.4 

  肉猪出栏数            25565    17.4 

  大牲畜年末数             13110    12.9 

  猪年末数           16990     6.4 

  羊年末数           26856    -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3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5800万元,增长17%,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 8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实现工业增加值18788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100万元,增长15.6%;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2688万元,增长12.2%。2008年,全县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有所回升。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名 称   计量单位产品产量 比上年增长% 

 黄 金     公斤      1078        2.2 

 水 电  万千瓦小时  47726       16.7 

 钨电极    公斤      63042       16.1 

 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指标名称      本年实际  增减(百分点) 

 总资产贡献率     19.8      7.5 

 资产负债率       47.9      0.2 

 流动资产周转率   2.85    -0.67(次) 

 成本费用利润率   19.9     -1.4 

 全员劳动生产率   60054    648(元 /人) 

 产品销售率       95.4      3.3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县乡镇企业总数达到2072个,从业人员5545人,完成企业总产值56290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实现营业收入5024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 

     建筑业持续发展,管理进一步规范,质量不断提高。全年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 3022万元,比上年增长5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523万元,比上年增长72.8%,其中:建筑工程44426万元,安装工程372万元,设备器具购置725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4509万元、21385万元和19629万元。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投资20685万元,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5617万元,制造业完成投资1100万元,电力、 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3968万元。在第三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247万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294万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500万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288万元。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业快速发展。县境内公路里程达785公里,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700万人公里。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1103万元,比上年增长8.1%。程控电话达到 8310门,电话普及率达到16.1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261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0.4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展迅速,总用户达776户。 

 六、商业贸易 

 商业流通领域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增加了销售网点,在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流通格局上有较大改进。消费品市场商品充足,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74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县级零售额为16541万元,增长124%,县以下零售额3433万元,增长22.8%;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17912万元,增长21.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062万元,增长50.8%。 

七、金融 

  货币存贷款有所增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4557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876万元,比上年增长8%。各项贷款余额26786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农业贷款208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 

 八、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

 年末共有普通中学2所,小学11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20人,小学专任教师452人。全县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576人,小学在校学生 435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44.19%.  

 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了“庆七一文艺晚会”及“两节一会等大型活动6场次,继续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全年共放映828场次,送图书下乡508册。有线电视用户达6800户。 

 体育事业长足发展。县少儿体校获全省“少运会”团体举重第二名、个人第四名,共获金牌20枚、银牌15枚、铜牌13枚。动会。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县共有医院12所,病床284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0人,其中:医生74人,卫生防疫人员15人。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8‰,婴儿死亡率为10.75‰,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5.7%。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总人口达到51828人,比上年增加33人,其中:非农人口11027人,占21.3%,农业人口40801人,占78.7%;全年出生447人,出生率为8.62‰;死亡355人,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长率1.7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238元,增长26.7%。农民人均纯收入2405元,比上年增加567元,增长30.8%;年末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4045万元,比上年增长42.1%,职工平均工资18432元,比上年增长17.1%。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5人,减少8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34人,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38.7%,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镇参加养老保险6100人,参加医疗保险7141人,参加失业保险3606人,参加生育保险1205人,参加工伤保险4244人,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为52.22%;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22674人,农村参加低保人数为3798人,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为99.8%;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37766人,参合率为97%;全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363人,其中:城镇居民1565人,农村居民3798人。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数按公安报表数,各系统资料数字由各部门提供。 

打印 关闭

主办:太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