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太白砥砺奋进、负重前行的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聚焦深化“三个年”活动,全力落实“十项重点任务”,深入实施“一三二九”思路举措,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顺利完成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2.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
——持之以恒强保护治顽疾,生态底色越来越靓。把生态保护作为一切工作的优先考量,牢记“国之大者”,当好秦岭卫士,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好中有升。健全常态化巡查机制,66名网格员日常巡查6.7万公里,无人机飞行巡查40余次,数字秦岭监管平台新接视频监控23路,形成了全方位监管体系。从严落实减煤、禁燃、抑尘等措施,完成县城禁燃区扩大调整,新增农村天然气入户630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6天,较上年增加4天,优良率达到97.3%。治理修复高效有序。深化河湖长制,生态治理虢川河、石头河23.5公里,提标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新建雨污分流管网29.66公里,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及以上标准,虢川河获评“宝鸡市幸福河湖”。落实林长制,绿化国道30余公里、乡村道路195公里,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6.9万亩,各级林长巡林400余次,全年森林火灾零发生。问题整改全面彻底。扎实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核查整改疑似问题图斑50个,雪岭、眉凤路制砖厂等“五乱”问题得到纠治,东沟、王家沟尾矿库完成闭库。核查上报土地卫片图斑39个,按期整改承诺耕种图斑642个,超额完成市下耕地保护任务5.82万亩,咀头镇被评为省级耕地保护先进镇。
——全力以赴建项目优服务,发展活力越来越足。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强推、广招、优服三大工程,推动经济整体向好。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深化重点项目“五个一”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双周调度、季度观摩,翠矶山安置楼二期、青年路棚户区改造主体封顶,太白河光伏项目一期并网发电,农产品集散园区开工建设,108个续新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60.35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围绕9大产业链外出招商47批次,叩门拜促行业领军企业86户,签约引进航空钛中间生产线等项目19个,实际使用资金5.46亿元,其中省际资金4.36亿元。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重大机遇,申报增量项目46个,总投资107.26亿元,争取中省资金11.65亿元。要素保障更加有力。落实“双包一解”机制,召开政银企座谈会、民营企业恳谈会6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23个,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户。建立项目审批“三员”服务机制,可研和初设审批、施工许可证办理等事项压减至0.5个工作日,198个工改审批事项实现线上通办,《项目立项审批“码”上办》入选国家政务服务改革优秀案例。
——凝心聚力强基础提质效,旅游品牌越来越响。聚焦“目光所及皆为美、人迹所至皆是景”目标,做优环境、做强配套、做精活动,形成了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格局。县城品质持续提升。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四大工程,拆墙透绿23家,亮化楼体24栋,清理私搭乱建106处,翠矶山公园建成投用,假日尚品酒店落地建设,牛家沟河河堤完成治理,景区县城面貌大幅改善。乡村旅游焕发活力。建成元坝子桃花源、牛棚咖啡馆等乡村景观节点,精心打造梅湾田园游、郎坝稻田游等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创新开发湑水席、豆腐宴等特色美食,乡村旅游承载力不断增强。白云村入选陕西魅力休闲乡村,皂角湾村获评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旅游供给更加丰富。“乐享四季”系列活动持续火爆,“村马”、摩托越野赛等20余场精品赛事精彩纷呈,药王谷、高山植物园跻身3A级景区,海棠酒店五星级创建通过省级评定,智慧展馆城市书房入围全市首批“最美城市书房”,鳌山滑雪场入选全国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我县连续七年荣膺“中国最美县域”,全年接待游客26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4亿元。
——蹄疾步稳兴产业延链条,农业根基越来越牢。以促进群众增收为核心,举全县之力调结构、育品牌、延链条,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粮食安全责任全面落实。种植粮食3.1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完成市下1273吨粮油储备任务。高山蔬菜稳步发展。太白高山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建成投用,高山蔬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评省级示范园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扩建至5000亩,10.7万亩蔬菜实现产值5亿元。主要品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被农业农村部推广,《高山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入选全国优秀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西北片区观摩会、全省有机鲜食玉米品鉴会在我县举办。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林麝产业园升级项目13个,建成王家堎、太白河林麝疾病防治中心,新增林麝1000头。注册太白山茱萸、太白贝母等中药材商标5个,新润太白贝母、聚旺山茱萸加工等项目落地实施,入选全省中药材产业链重点县。冰葡萄酒庄主体竣工,龙窝生猪养殖Ⅱ期项目顺利完工,鲟鱼孵化技术填补全市空白,蓝莓树莓、中蜂、食用菌等产业量质双升,特色产业扶持奖励资金突破1200万元,现代农业实现多元高效发展。
——倾力投入抓衔接促增收,脱贫成效越来越稳。突出“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主线,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振兴基础更加稳固。为312名未消除风险对象落实帮扶措施373条,“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持续巩固,龙凤二期获评省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示范安置区。投资9707万元实施财政衔接资金、航天帮扶、苏陕协作项目69个,农业农村基础得到极大改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深化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十有”标准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覆盖,100万元以上村达到3个、50万元以上12个,带动脱贫人口实现人均纯收入18348元,较上年增加1663元。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白云、七里川、马耳山成功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持续深化美丽庭院建设,评选美丽庭院示范户1200户,梅湾村获评省级“五美庭院”特色村,枣园村入选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顺利承办全市“美丽庭院”建设现场会,工作经验在省市交流推广。
——全心全意惠民生增福祉,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体事业持续向好。与宝鸡中学达成战略合作,6位名师驻点帮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经验在沿黄河九省区大会上推广,85项中小学生科技创新作品获得国家和省市奖励。成功举办全县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太白籍运动员王朝朝出征巴黎奥运会、杨劲隆入选竞走项目国青队。医疗卫生长足发展。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合作,邀请省市专家团队开展巡回诊疗32期,县医院创伤中心通过省级验收,48项检查检验结果全省互认,国卫复审暗访评估全省排名第一。出台鼓励生育支持政策,公立幼儿园托育职能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坚实有力。精准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发放救助资金2229万元,村集体经济补助养老、医保84万元。多措并举稳岗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2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3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480人。落实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兑现惠民补贴90万元。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顺利迎检评估,县科技馆建成投用,开展文艺晚会、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77场,放映公益电影573场,惠及群众4.3万人次。
——慎终如始防风险守底线,社会环境越来越好。统筹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太白建设,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安全生产稳定可控。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化解建筑施工、燃气消防、食品药品等领域重大隐患29个,全年安全生产亡人事故零发生。防灾减灾提能增效。县消防救援局挂牌成立,县镇两级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建成投用,应急机构实现镇村全覆盖,县应急管理局荣获全省防汛抗旱先进集体。基层治理根基坚实。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色预警”机制,推广“小马扎坐下说”“周三闲话”网格化治理模式,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34起,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100%,县司法局获评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治安管控严密有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传统侵财类案件破案率100%,境外涉诈人员劝投逼返工作全市第一,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年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