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8-01-24 信息来源: 县财政局

2018年1月18日在太白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太白县财政局

 

现将2017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主要工作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情况:201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8008万元,同口径增长2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03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3%。

2.支出情况:2017年全县财政总支出完成9620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602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5.5%,与上年相比同口径增长0.3个百分点,多支253万元。上解支出179万元。

3.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003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1793万元新增地方债券转贷收入500万元上年结余7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76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2537万元收入总计96208万元。全县财政总支出96208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年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364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78万元,上年结余311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4531万元支出1550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2537万元,基金净结余444万元。

(三)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79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64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158万元。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20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05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158万元。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58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结余589万元。

(四)政府性债务余额情况

2017年底,全县政府债务余额为36889万元,按债务级次划分全部为县级债务,政府债务率为36.7%,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由于上级补助收入和上解支出在全市决算编制汇总后可能会有小的调整,财政总收入、总支出、年终结余也相应会发生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五)2017年财政主要工作

1.建平台,聚合力,圆满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加强形势分析研判,积极应对减税降费、全面实施“营改增”等影响,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强化征管和挖掘潜力为抓手,建立全县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共享涉税信息,凝聚征管合力。抓重点税源企业,掌握税源、税收、税负动态变化,确保主体税种收入及时足额入库抓难点税源及小税种的征管,深入开展欠税、欠费专项清缴,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应收尽收。经过艰辛努力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03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091万元,同比增长7.1%

2.抓机遇,强融资,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一是不断加大争资力度。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抢抓政策叠加机遇,牢固树立“争资金也是抓收入”的理念,层层分解全县争资任务,围绕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重点,精心筛选、包装、申报项目,领导带头、部门联动、全员争跑,积极争取中省市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2017年,全县共争取上级资金16.8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2%,同比增加5.7亿元,增长51.4%。其中:争取中省资金11.34亿元,同比增加1.94亿元,增长20.6%。二是不断创新融资机制。创新思路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围绕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移民搬迁、5A级景区建设等项目,积极与省国家开发银行、宝城投、西安银行等金融机构洽谈联系,全年共筹集资金6.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5亿元。其中:向宝城投贷款1.8亿元,向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融资1.5亿元,向西安银行融资0.2亿元。认真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财税政策,以推行PPP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有力破解了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3.调结构,保重点,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是打造5A级景区县城。坚持幸福慢城、欧式风格位,实施5A级景区县城大地景观项目,投资4.25亿元,支持沿姜眉路虢川河打造绿地、花海、宽幅林带、休闲绿道,建设虢川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建安城市综合体、翠矶山城市公园、太白水城、欧洲小镇、智慧城市展馆、教育新区、商业步行街改造等8个重点项目,着力构建“幸福慢城、魅力太白”的精致空间。二是推进王牌景区建设。投入11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黄柏塬景区深度开发,推进鳌山冰雪运动基地及冰雪旅游龙头品牌建设,实施青峰峡国家5A级景区创建,打造带动全域旅游的王牌景区。三是发展壮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财政投入506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确定环境整治示范点位11个,落实整治项目50个,重点打造2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在6个镇20个村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支持发展中国秦岭(宝鸡)蜂文化休闲产业园、海升莓类公园、太白田园蔬菜观光示范园等休闲农业示范园3个,发展农家乐、客栈、民宿300户以上,支持风情小镇建设,彰显独具特色的太白符号。四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投资7250万元,支持河流、道路、村庄、城镇及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建设,打造鳌山滑雪场千亩花海旅游新亮点。投资800万元,启动姜眉公路沿线4个镇20个村1389户民居改造工程,现已完成改造982户。投资1000万元,新建旅游服务中心10个免费停车场12个,星级宾馆、特色民宿、休闲农庄16个,全县旅游接待床位达到7000张。五是强推脱贫攻坚。围绕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脱贫攻坚“八个一批”要求投入涉农资金16335万元,支持各村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贫困村产业发展项目补助、产业贷款贴息等项目,有力推动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进程。

4.补短板,惠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严格控制支出,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民生改善,全年投入民生资金78925万元,占财政支出的82.2%。精准扶贫方面:抢抓首批列入全省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的重大机遇,集中财力办大事,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整合涉农资金1633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452万元,省级资金3819万元,市级资金431万元,县级资金1633万元。我县涉农资金整合情况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得到省市领导肯定教育事业方面:拨付资金11129万元,落实十三年免费教育、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营养改善计划”等助学惠民政策,投入4000万元,支持教育园区建设,促进教育现代化和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卫生计生方面:投入5658万元,支持“新国优”创建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双向转诊体系,落实村医补助等政策,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文化惠民方面:落实1976万元,支持文化演出95场次、电影放映836场次等,累计受益观众20万人次。社会保障方面:投入资金10315万元,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优抚等补贴政策,支持“五险合一”统缴统管试点,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就业方面:2017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32户,共计2094万元促进380人就业创业。提高收入方面:拨付资金28472万元,保障干部职工工资按时发放;拨付资金4196万元,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拨付资金1218万元,兑现全县干部职工医保费;拨付资金1160万元,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发放6103名老人养老金973.7万元。

5.抓改革,建机制,理财水平实现新突破。认真贯彻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实施零基预算。深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按照时限要求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建立营改增涉税部门协护税联动机制,搭建营改增税信息交流平台, 综合治税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构建财政“大绩效”机制,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及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现100万元以上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评价部门、项目全覆盖切实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置换存量债务1127万元实施全县150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核实,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政府采购领域和规模进一步扩大,组织集中采购158批次,预算采购金额6509万元,节约资金425万元,资金节约率7%。进一步加快财政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效率。加强存量资金管理,强化落实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沉淀两年以上的财政资金全部收回国库统筹安排,建立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报告及正常收回制度,收回存量资金9624万元,安排使用8190万元。镇级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结算等改革深入推进,财政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6.强监督,重管理,资金效益取得新提升。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细化预算编制,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坚持厉行勤俭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依法依规支出财政资金。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肃财经纪律,优化完善“三公”经费监管长效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坚持“大监督”理念,以严肃财经纪律、服务财政改革、促进财政管理、提高资金效益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完善财税库银联系协调工作机制,加强财政收入预期管理,强化财政收入监测分析和入库管理,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保证财政收入质量,完成年度财政收入增长预期。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实施内部监督检查,开展预算执行及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保持库款合理规模,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建设,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和财政专户、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

过去的一年,财政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仍存在一些困难和突出问题:一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与支出刚性增长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发展资金不足与投入需求旺盛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政府性债务化解与财政稳健运行的矛盾更加突出。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找准症结,综合施策,切实加以改进解决。

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8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建成小康太白目标,切实发挥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继续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健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实行综合预算,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合理安排基本支出,保障重点支出,规范项目支出,提高年初预算的到位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推进信息公开,增强预算透明度;严肃财经纪律,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着力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积极稳妥、统筹兼顾、全面完整、公开透明”的预算安排原则,结合2018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财政收支形势,编制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情况

1.收入预算:2018年本级财政收入预算10850万元,在上年实际完成数的基础上增长8.2%上级补助收入预算64099万元(其中:提前告知上级专款25900万元);以上两项合计总财力为74949万元,比2017年年初预算增加6566万元,增长9.6%。

2.支出预算:2018年预算总财力为74949万元,减去上解支出178万元、政府债券还本支出1536万元,可安排财力为7323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5170万元,增长7.6%。

1)人员经费:全年预算2800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8.2%,比上年预算减少512万元主要是检察院和法院上划人员工资减少。

2)公用经费:全年预算113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5%,比上年预算减少136万元。主要是检察院和法院经费上划,人头经费和车辆运行费减少。

3)专项业务经费:全年预算258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5%,比上年预算增加251万元。

4)民生补贴及其他项目配套:全年预算238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3%,比上年增加490万元主要是农村低保、五保供养、临时救助、义务兵优待金等刚性支出增加较多。

5)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继续保持7000万元专项资金规模不变,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9.6%。

6)提前告知上级专款支出2590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5.4%,比上年预算增加3758万元。

7)其他支出623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比上年预算增加1318万元。主要是应归还的政府债券利息增加,目标责任考核及各项奖励较上年增加。

(二)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情况

2018年基金收入预算1200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及专款专用原则,基金支出预算安排1200万元。

(三)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

2018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6899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9%。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算236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算4534万元。

2018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5690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9.2%。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118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4504万元。

2018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结余120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支结余117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结余30万元。

三、完成2018年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2018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围绕建成小康太白目标,聚焦发展重点,聚力追赶超越,在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同时,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组织收入,不断培植新兴财源

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发挥涉税信息共享平台作用,强化征管措施,推进综合治税,确保应收尽收;坚持财税库联席会议制度及领导包抓收入责任制,夯实收入任务,把狠抓财源建设与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有机结合;依托园区,做大田园农业,做强商贸服务业,支持黄金等矿产企业发展壮大,巩固现有支柱财源;依托秦岭、鳌山生态环境,大力支持生态休闲产业发展,加快提升三产财源;依托建安城市综合体、智慧县城建设、鳌山滑雪场、太凤、眉太高速等重点项目,不断培育新兴财源;强化税源监控,以查促收,以查促管,千方百计堵塞征管漏洞,最大限度挖掘税源潜力,拓展财政增收新空间,做大收入总量,提高收入质量,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5%的预期目标。

(二)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坚持厉行节约原则,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规范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倾力支持民生改善、重点项目、社会事业、“三农”等重点领域。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向深度贫困村组聚焦发力,瞄准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支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教育发展,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支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基本住房保障,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三)以项目为依托,强化资金争取

坚持把争取资金作为增强县级财力的重要抓手,抢抓中央增加扶贫开发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省市实施一大批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等政策机遇,围绕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美丽乡村、精准脱贫、“互联网+”等重点,深度谋划,精心包装,加强研究,主动衔接,全年争取资金17亿元,其中:中省资金10.5亿元。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加快财税制度改革,健全财政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制改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完善现代国库管理体系,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强化财政管理监督。继续实施全口径部门综合预算,推进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完善“一卡通”资金兑付和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电子化采购、国有资产监管等制度,努力实现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强化内部控制建设,严格操作规程,堵塞管理漏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加强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培训,提高全县财务管理整体水平。

(五)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自身建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政治站位,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党内监督和财政监督,严管财政资金,严控“三公”经费,严格风险防范,规范财政行为,持续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扛起“两个责任”,落实“三项机制”,强化教育培训,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保障财政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十分重大。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求真务实、继续前进,努力开创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中国达沃斯、仙境太白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附表及说明.docx

打印 关闭

主办:太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