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全县围绕“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部署,抓推进、促落实,“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意识进一步增强,便民服务、项目保障、惠企政策落实和亲清政商关系搭建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本期刊发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医保局、太白河镇、王家堎镇工作动态,请大家借鉴学习。
【太白要闻】
太白县全力打造避暑纳凉旅游火热季
入夏以来,气温明显升高,全民迎接夏季酷暑。19℃的太白县,是黄金旅游避暑纳凉胜地。太白县文化旅游局抢抓机遇,借势发力,不断提升我县旅游要素保障和品质服务,全力营造安全文明舒适温馨的旅游营商环境,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强化旅游营商环境,打造旅游服务“硬实力”。坚持全域旅游“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全员参与”原则,从旅游营商环境的硬件上下功夫,全面推进“吃住行玩+”模式,完善A级景区、星级宾馆、家庭民宿及关中饮食和岭南特色饮食旅游功能区建设,让来太旅游游客吃的放心,住的舒心,玩的开心,切实享受大美太白带来的避暑红利。让游客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分享给身边的家人和周围的朋友,告诉他们太白县的确是一个旅游打卡的好地方,去了绝不后悔的地方。
提升旅游品质服务,打造贴心服务“软实力”。进入旅游季以来,县文旅局加大对60名旅游志愿者的旅游服务品质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要求志愿者熟悉太白旅游线路和各景区基本情况,了解太白县的风土人情、大唐遗风、三国古关;了解在太白县咀头镇娘娘庙下出土的镇国之宝——虢季子白盘,111个字的铭文给太白的历史添上浓重的一笔;了解褒斜栈道、傥骆古道上的铁马金戈;了解红二十五军在太白斗争的艰苦岁月。在工作中,为游客提供“三主动一微笑”服务,主动宣传太白,主动指导游客合理安排出行,主动联系涉文涉旅企业,化解旅游纠纷;建立微笑服务岗,使用文明用语开展服务接待工作,展示太白良好的旅游服务形象和城市外在形象,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环境和舒心的旅游体验。建立“人人都是大美太白推介者”服务模式,设置“旅游志愿服务岗”5个,在重要地段、知名景点、星级宾馆等地开展常态化游客旅游咨询服务工作。
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打造全域旅游的“暖实力”。优质服务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原动力,引来游客,增加人气;丰富消费模式,建设旅游网红打卡地,是提升太白旅游品牌的重要举措。提供暖心服务,对来太避暑的独居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并为他们提供帮办、陪办和代办等便利化服务,努力提高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的旅游体验,让广大游客想来太白,留在太白,使大美太白更具魅力和名气。
优质服务带出发展动力,常态化旅游经济带动产业增收。发展旅游业,服务旅游业,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名片,个个都是旅游宣传员的良好氛围,合力打造太白优质旅游服务品牌,推动全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来县旅游人数达到88万人次,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6245万元。
太白县上榜“2023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近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发布了“2023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全国105个县市区上榜,我市太白县位列其中。
据了解,“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是一个不受任何商业因素影响的公益榜单,其意义与宗旨在于“发现美、传播美、创造美、享受美”,助推全域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振兴。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绿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境内海拔介于740—3771米之间,是全省最高的县城。全县空气优良天数年330天以上,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太白县已建成了鹦鸽唐风小镇、桃川石头小镇、黄柏塬梦幻小镇等特色集镇,打造了药王仙居柴胡山、栈道明珠新中明、世外桃源六家村等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
太白县荣获2023年中国避暑旅游优选地
6月26日,2023中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发布会在湖北省利川市召开。太白县被中国气象局授予“2023年全国避暑旅游优选地”称号。
近年来,太白县围绕“旅游度假、运动康养”两大目的地建设,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持续挖掘资源潜能,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奋力推动旅游产业品牌化、特色化、精品化、智慧化发展。
全县森林覆盖率93.36%,大气负氧离子含量4634个/cm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8天、优良率98.1%,综合指数连年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年平均气温8.1℃,夏季平均气温19℃,“太白积雪六月天”是关中八景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空调城”和冬赏瑞雪、夏避酷暑的绝佳之地。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最美县域、中国天然氧吧等多项殊荣。
【部门动态】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一件事一次办”
办出服务“新体验”
今年以来,太白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大力推进“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通过再造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发证方式等,打通“一件事”业务链条,推动全县20件“一件事线上、线下一次办”,极大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设立一个窗口,书写便民利企大文章。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自助办理区,负责企业开办、新生儿出生等20项一件事的受理、流转、反馈。在各牵头部门分设“一件事一次办”专窗,负责牵头“一件事”的办理,群众可就近选择办事窗口,实现实质性“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全力解决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二是整合一个平台,推动部门联动加速度。线上在陕西省政务服务网中设立“一件事”专区,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在“一件事”受理系统中统一收件、统一分拨,收件完成后推送到各部门审批系统中,实现了以网上大厅申报系统、政务服务微信系统支撑的智慧政务服务网上平台,通过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等高效的便民利企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满意的套餐服务。线下召开全县“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推进会、牵头部门业务培训会、“一件事”联席会议等,凝心聚力协同推进,确定事项办理流程,统一办事指南,细化实施方案,积极当好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三是编制一张表单,实现审批流程精细化。整合优化“一件事”涉及多个事项的办理依据、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要素,提高办事指南精细化程度,形成可同时办理行业多项许可(备案)事项的办事指南,为申请人提供一次性告知服务,实现“一表申请”,材料更简,流程更优,时限更短,提高了群众办事获得感与满意度。
县医保局:太白县创新“1234”工作法
推行医保经办“贴心暖心服务”新模式
省市县“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太白县医保中心恪守“医保为民、情系万家”工作理念,创新推行“1234”贴心暖心服务新模式,通过用“活”服务平台、聚焦“两个满意”、三级共同联动、落实四效合一服务体系,有效满足参保群众多元化医保服务需求,持续优化医保领域营商环境。
一是用“活”一个平台,经办服务更便捷。依托国家医保信息核心系统,充分发挥参保、结算、备案等综合服务功能,为城乡群众提供医保参保和变更登记、信息查询和零星结算、医疗救助、门诊慢特病等10大类、30项医保经办服务。今年以来,已有城镇职工参保6269人,住院费用结算82人次,医保基金支付535.69万元,门诊刷卡43739人次,基金支付416.48万元;城乡居民参保36735人,住院结算3790人次,基金支付1694.44万元;门诊统筹费用结算8697人次,基金支付22.56万元。
二是聚焦“两个满意”,优化流程更高效。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通过悬挂横幅、发放资料、摆放展板、抖音微信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扎实开展国家医保政策、门诊互助共济、异地就医备案、打击欺诈骗保等各类宣传活动12场次、专题业务培训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张贴医保政策宣传单页1500余张,提升群众对医保政策满意度。多渠道公布医保经办服务流程及事项清单等政务信息,进一步压时间、减环节、优服务,即办即结率达到70%以上,推行AB岗、“好差评”、延时服务等工作制度,实现“一次办”,改造服务大厅,配置无障设施、急救药箱等,打造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实现群众对经办服务满意。
三是实现三级联动,基层服务更有力。依托县医保中心、7个镇医保服务中心、46个村(社区)医保工作服务站以及太白县医院、6个镇中心卫生院、44个村卫生室医保服务站点,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并按月发放定额工作补助,建成县镇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下沉医保服务事项10项,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精准、贴心、便利的医保经办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群众17280人次,其中镇村达到35%以上。
四是落实四效合一,智慧服务更全面。积极推动医保经办服务“掌上办”“网上办”“电话办”,通过政策宣传、医保参保、待遇结算、信息咨询四大板块业务,为群众提供“四效合一”医保经办服务,依托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国家医保”APP等工作平台,以“互联网+医保”为发展导向,加强智慧医保建设,加大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与应用工作力度,加快推行医保“不见面”服务,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太白河镇:优化营商“软环境” 跑出服务
“加速度”
“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开展以来,太白河镇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企业呼声,解难题、破难点,奋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统筹推进。组建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制定《太白河镇2023年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方案》,每周召开镇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营商环境工作,现场协调破解难题,逐项抓好工作落实。
二是完善设施,提升水平。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基础设施,设立镇退役军人事务服务站及村级服务站,派强配齐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服务群众,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是狠抓落实,取得成效。镇营商办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快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障碍和难题,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定期对营商环境突破年各项任务督导,对工作推进不力、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进行通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任务落实。充分学习借鉴运用营商环境典型经验,以复制推广引领营商环境突破创新。截至目前,帮办证照7个,解决市场主体难点问题6个,有效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
王家堎镇:以更优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王家堎镇强力推进“三个年”活动走深走实,坚持项目引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改进作风形象,护航“古道明珠”王家堎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机制优环境。组建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印发《王家堎镇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方案》《王家堎镇党政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包抓项目工作制度》等文件,制定企业落户服务联席会议、领导包保“一对一”服务等机制,定期调研,常态走访,及时将助企惠企政策传达给企业商户,协调解决镇域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招商落户企业提供精准定制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协调解决太白县永峰麝业有限公司饲草贮存、陕西太林康麝业有限公司厂区供水等问题12件。
二是改进作风提效能。以推进干部作风能力提升、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为抓手,对阻碍和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一律严查快处并通报曝光,坚决杜绝“生冷硬横”等不良行为,推进干部作风能力稳步提升。大力弘扬金牌“店小二”精神,为企业、商户和群众办事提供咨询指导和全程代办服务,镇便民服务站推行周末延时服务,公开服务人员姓名、职责和电话,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累计为企业、群众提供办证服务20余次。
三是以商招商促发展。大力推行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承办全县林麝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吸引成都市、宝鸡市、商洛市等省内外10余家林麝养殖企业、疫病防治机构来镇共商林麝产业发展。招引落户的北京同仁堂陕西麝业有限公司主动“点赞”营商环境,牵线搭桥促成王家堎镇与陕西香林宝麝业有限公司、陕西万润麝业有限公司两家行业实力企业初步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全镇入驻林麝养殖企业4家,预计年度林麝存栏1100余头,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60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