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四大突破”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构建和谐奋进新太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509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增长速度高于历年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087万元,增长7.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0496万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926万元,增长15.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8.9:39.9:21.2变为34.1:39.9:26.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766元,比上年增长16.3%。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份额下降而第三产业继续提高。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285万元,增长23.5%,地方财政收入2006万元,增长27.6%;支出26403万元,比上年增长26.4%。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096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农业产值31266万元,增长24.8%;林业产值5652万元,下降16.6%;牧业产值4678万元,增长7%。
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1113吨,比上年增长2.5%。其中夏粮2631吨,比上年增长25%;秋粮8482吨,比上年下降2.9%。蔬菜产业取得新突破,全年种植“太白山”牌绿色蔬菜85028亩,比上年增长12.5%,产量达306101吨,比上年增长15.5%,累计发展日光温室62座,蔬菜大棚1976座。
畜牧产业稳定增长。畜禽存栏8.8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5万头。
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全年造林30720亩,封山育林85300亩,主要林产品产量较上年有所下降,林产品产值为 2990万元,比上年下降16.1%。
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 标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吨 11113 2.5
夏 粮 吨 631 25
小 麦 吨 631 25
秋 粮 吨 8482 -2.9
玉 米 吨 6492 -14
大 豆 吨 1052 84.9
油 料 吨 281 36.4
蔬 菜 吨 306101 15.5
水 果 吨 3436 -10.5
核 桃 吨 1397 -10.9
花 椒 吨 277 31.3
板 栗 吨 1330 11.5
肉类总产量 吨 3798 17.4
奶类 产量 吨 90 11.1
禽蛋 产量 吨 205 13.9
肉猪出栏数 头 28850 12.8
大牲畜年末数 头 10930 -16.6
猪年末数 头 15985 -5.9
羊年末数 头 18765 -3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64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7300万元,增长25.1%,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 9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实现工业增加值23376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500万元,增长23.0%;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2876万元,增长6.0%。2009年,全县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有所回升。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名 称 计量单位 产品产量 比上年增长%
黄 金 公斤 164 52.6
水 电 万千瓦小时 47816 0.2
钨电极 公斤 72648 15.2
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指标名称 本年实际 增减(百分点)
总资产贡献率 24 14.3
资产负债率 50.7 2.8
流动资产周转率 2.25
成本费用利润率 25.2
全员劳动生产率 62480 2426(元 /人)
产品销售率 96.5 1.1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全县乡镇企业总数达到2587个,从业人员7372人,完成企业总产值81927万元,比上年增长44%,实现营业收入77227万元,比上年增长53%。
建筑业持续发展,管理进一步规范,质量不断提高。全年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022万元,比上年增长64.8%,其中:建筑工程74202万元,安装工程20万元,设备器具购置80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0270万元、41795万元和22957万元。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完成24122投资万元,工业完成投资17673万元,其中:电力、 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3693万元。在第三产业投资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200万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797万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066万元。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业快速发展。县境内公路里程达634公里,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3200万人公里。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12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程控电话达到4500门,。移动电话用户达3027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8.4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展迅速,总用户达1500户。
六、商业贸易
商业流通领域在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增加了销售网点,流通格局有较大改进。消费品市场商品充足,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24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县级零售额为19494万元,增长20.9%,县以下零售额4629万元,增长20.2%;从各行业看: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21464万元,增长19.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660万元,增长29%。
七、金融
货币存贷款稳步增长。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9538万元,比上年增长46.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745万元,比上年增长36.2%。各项贷款余额33921万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农业贷款22992万元,比上年增长10.3%。
八、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
年末共有普通中学4所,小学10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96人,小学专任教师436人。全县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326人,小学在校学生 409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33.27%.
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了“庆七一”、“庆国庆”及“两节一会”等大型活动8场次,继续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全年共放映868场次,送图书下乡16000册。城区数字电视用户达1700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5200户。
体育事业长足发展。县体育局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在宝鸡市“九运会”上获团体举重第二名,共获金牌28枚、银牌30枚、铜牌20枚。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县共有医院13所,病床284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5人,其中:医师73人,注册护士37人。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69‰,婴儿死亡率为7.6‰,产妇住院分娩率为100%。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总人口达到51870人,比上年增加42人,其中:非农人口11026人,占21.3%,农业人口40844人,占78.7%;全年出生640人,出生率为12.34‰;死亡391人,死亡率7.54‰;人口自然增长率4.8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845元,增长26.9%。农民人均纯收入3656元,比上年增加746元,增长25.6%;年末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6965万元,比上年增长20.7%,职工平均工资22032元,比上年增长19.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98人,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37.9%。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为76.4%;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为97.0%;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数按公安报表数,各系统资料数字由各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