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col6608/col6778/col6794/col6809/col7765/202303/t20230330_783472.html
2023年3月23日,太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太白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对《规划》予以解读。
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显著提高,保障了肉蛋奶供给,但大量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畜产品有效供给,关系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与种养结合,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及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对于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转变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这项工作关系六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
太白县深入贯彻与落实国家及地方政策要求,为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形成以粪肥还田利用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新格局,参照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环办土壤函〔2021〕465号)要求,编制《太白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1)统筹兼顾,强化监督
综合考虑畜禽养殖污染现状、畜牧业发展需求、种养结合基础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明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发挥监督执法倒逼作用。
(2)因地制宜,分区施策
统筹考虑自然环境、畜禽养殖类型、结构和空间布局,种植类型与规模、耕地质量、环境承载力、人居环境影响等因素,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探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路径。
(3)种养结合,协同减排
以畜禽粪肥就近就地利用为重点,协同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结合种植规模和结构,科学测算畜禽粪肥养分供需情况,系统评估畜禽粪肥还田利用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合理选择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模式。
(4)政府主导,多方联动
完善多方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地方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第三方服务等社会化运营模式健康发展。
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四、规划目标
到2025年,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机制。规模以下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稳定在100%,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逐步实现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规模以下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下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覆盖率达到100%。全县病死畜禽全面实现集中收集、统一无害化处理。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环境监管,使畜禽规模养殖场年度执法检查做到全覆盖,达标排放的畜禽规模养殖场自主监测覆盖率达到100%。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指标具体内容见下表。
表3-1 太白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指标现状 |
目标值 |
指标 属性 | |
2023年 |
2025年 | |||||
1 |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 |
87 |
/ |
90 |
约束性 |
2 |
规模以下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 |
% |
80 |
90 |
100 |
约束性 |
3 |
畜禽规模以下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建设率 |
% |
30 |
60 |
100 |
约束性 |
4 |
达标排放的畜禽规模养殖场自行监测覆盖率 |
% |
30 |
60 |
100 |
约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