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过去一年,陕西省审计机关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丁德明:2024年,陕西省审计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规律性认识,聚焦主责主业,巩固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以“严抓落实年”为抓手,构建“立体式审计监督”模式,推进“四个机关”建设,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牢牢把握“如臂使指”与“重要使命”内在联系,维护集中统一更加主动自觉。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牵头制定《习近平总书记涉陕涉审重要批示落实及中央审计办审计署查出问题整改督办工作机制》。研究制定陕西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和“直报”机制,2024年向中央审计办请示报告重大事项28次,报送文件材料113份。健全请示报告、台账登记、任务分解、跟踪督办、及时反馈的工作闭环;探索“立体式审计监督”模式;推动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持续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指导监督。坚持把审计立项作为课题研究,着力“压数量、保质量”,全年安排审计项目78个,统一组织项目18个,突出省市县审计机关协同发力,有效提高项目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协同性。
二是牢牢把握“如影随形”与“首要任务”内在本质,服务中心大局更加精准有效。聚焦陕西“三个年”活动,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和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协同相关部门促进152个重点项目投资纳入统计,推动出台草原植被恢复、光伏用地保障制度。聚集全省审计力量开展审计助力稳增长专项行动,25项审计情况得到省级领导批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审计,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部门协调联动等方面,开展政策一致性评估。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亚审组织环境审计会议上作古树名木相关审计经验交流。持续开展秦岭生态环境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专项审计,连续2年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审计,助力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全省重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及风险治理专项审计调查,推动出台《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促进闲置资金有效利用、不良资产有序处置。对298户融资平台公司开展审计,督促11市研究制定化债方案、优化资本布局、做强做优主业。出台经济责任审计高质量发展意见,组织7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向40家被审计单位73名领导干部集中反馈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三是牢牢把握“如雷贯耳”与“价值取向”内在逻辑,促进治理完善更加系统全面。聚焦打造高端审计成果,与省属4家高校共同开展专题研究,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得到省委审计委员会领导批示。制定整改检查考核办法、结果认定办法、分类试行办法等制度,开展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专项审计。与省纪委监委机关等6家单位建立贯通协同办法、流程,在乡村振兴领域主导探索“纪巡审”联动机制,与省委巡视办协同推进中央层面在陕西开展的对村巡察巡审结合试点工作。推动公安、卫健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促进全省破获精麻药品案件。促进修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办法》《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债务管理办法》。督促省级补助医保基金拨付,推动健全基金风险共担、基金缺口补偿机制。
四是牢牢把握“特种部队”与“审计铁军”内在要求,推进自身建设更加从严从实。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制定干部培养三年行动计划、优秀主审培养方案等,细化实务导师制路径。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打造沉浸式廉政警示室,建立“八个一”廉政警示机制,注重用身边事例教育身边人。扎实推进政治机关、研究机关、效能机关、清廉机关“四个机关”建设,出台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建立“细致分工、履职尽责、公开透明、跟踪督责、问责追责、结果运用、优化机制”七责联动管理机制,制定省审计厅问责追责办法、审计现场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重大问题“双报告”制度,持续优化“审计项目全流程管理系统”。出台“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廉政家访制度,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记者:2025年,陕西省审计机关将如何持续发力,为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丁德明: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审计工作意义重大。全省审计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科学规范,不断提高审计监督质效,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提供坚强监督保障。
一是强化政治统领,健全审计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优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涉陕涉审重要指示批示督办工作机制,采取督办通知、催办提醒、调研走访等措施,推动工作落实落细。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和直报机制,建立审计办工作运行跟踪督促和督导检查机制。健全审计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机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规范。按照“财政审计大格局、经责审计大战场、基层审计大平台、审计整改大跟踪”的思路,构建“立体式审计监督”体系,更加主动融入全国审计“一盘棋”。
二是深化政策跟踪,做精审计项目研究。坚持以政策研究为主线开展审计工作,着眼政策导向选立项目,聚焦政策目标穿透审计,根据政策执行做实成果。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做到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及时审什么。将政策研究贯穿审计全过程,重点围绕中央重大部署和全省重点任务、重大改革任务落实、提高财政资金效益、风险防范化解、权力规范运行等开展审计,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精准反映政策执行中的卡点堵点难点等问题,由点到面开展政策一致性评估,切实增强审计的敏锐性、前瞻性和时效性。
三是细化责任落实,提升审计监督质量。坚持原则,恪守边界,因地制宜完善科学规范责任机制,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行使审计监督权。推行质量分级负责制,注重从改革的思维和角度揭示重大、关键、典型问题。健全规范定责、依据引用、审计建议、整改认定等标准,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深刻揭示各类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弊端,提出有价值、可操作、能落地的审计建议,更好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把依法严格监督和鼓励担当干事统一起来。
四是突出精准施策,增强审计整改实效。紧盯习近平总书记涉陕涉审重要批示,聚焦打好陕西“八场硬仗”的重点任务,抓深抓细审计整改,打好“问题整改硬仗”,实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注重审帮结合、标本兼治,与各级各单位同题共答,充分尊重实际,实事求是提出整改要求。持续健全优化整改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压实整改责任,举一反三推动系统整治。健全各级审计机关属地管理责任制,共同履行督促检查政治责任,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
五是推进自我革命,锻造审计特种部队。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纪律教育机制,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断完善“八个一”廉政警示机制,优化审计全流程管理,切实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