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链接:/col6608/col6778/col7769/202105/t20210513_776360.html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太白县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太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13日
太白县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做好2021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人常发〔2017〕50号)及中省市有关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地质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及2021年降水预测,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有关规定要求,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紧密结合我县实际,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镇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工作。
2.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统筹推进防治工作。
3.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4.坚持“谁引发、谁治理”原则,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人或责任单位承担;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地质灾害现状及地质灾害发生趋势预测
据市气象部门预测,2021年我市总降水量预计为700~800mm,较常年偏多1~2成,南部山区为750~800mm。初夏汛雨出现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汛期降水时间、空间分布不均,有局部暴雨灾害。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有中等偏强秋淋天气出现。预计2021年全县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密度和造成的损失将呈现平缓增长趋势,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全县共有在册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55处,其中滑坡34处、崩塌13处、泥石流8处,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
四、重点防范时段、地段及职责分工
1.重点防范时段。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根据降水趋势预测,全县2021年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为7—9月,根据全县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和县气象部门对降水量趋势预测,预计2021年8—10月份为全县地质灾害高发易发期,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2.重点防范地段。我县地处秦岭腹地,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加之矿产开发、陡坡垦荒、削坡修路使地质结构受到破坏,一些山体裂而未垮、坡体松而未滑、危岩悬而未掉,地质灾害隐患呈现点多面广的严峻态势。特别是红岩河流域的咀头镇、王家堎镇,石头河流域的桃川镇、鹦鸽镇,黄牛河流域的靖口镇,以及姜眉公路、太凤公路、太洋公路沿线地质环境相对复杂,植被长势较差,人口密集且人为活动频繁,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要重点予以防范。通过调查排查,以及对目前地质灾害点的稳定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分析,确定23处隐患点(见附件)作为2021年县级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其他隐患点按属地作为各镇的防治重点,纳入群测群防。
3.部门职责分工。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县气象局负责提供雨情及地质灾害、气象信息发布等服务工作。县水利局负责水利工程及其输水管线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与防治,及时准确地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水情等水文信息。县住建局负责城镇及重要建筑设施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与防治。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省道、县道、镇村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与防治,确保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运送顺畅。县财政局负责为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和防治提供必须的资金保障。县应急管理局负责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生态环境分局负责突发地质灾害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监测与评价,及时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提供环境监测信息及处置意见。县文旅局负责旅游景区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与防治工作。县民政、公安、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地质灾害发生后,负责及时设置避难场所、灾民安置点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维护等工作。通信部门负责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通信畅通。县教体局负责做好学生地质灾害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及地质灾害发生时在校学生安全和疏散工作。各厂矿企业负责本单位周围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报,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抢、撤方案,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镇主要负责同志为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对本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安排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县自然资源、发改、应急、教体、民政、住建、交通运输(工信)、水利、卫健、文旅、供电、通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凡是威胁公路、电力、水利、住建等设施或企业安全的地质灾害,由危及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负责监测、预报,并进行治理,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各镇和有关部门要发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褒奖。
2.完善应急预案,增强反应能力。各镇按照《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制定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于汛前发布实施,并上报县政府和自然资源局备案。同时,按照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要求,开展调查评估、监测预警、综合治理、风险管控、能力建设五大工程,完善全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立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等工作制度。一旦发生灾情,及时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援指挥机构,在迅速上报的同时,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现场,采取应急措施,果断撤离危险区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员,迅速有效开展抢险救灾工作,防止灾情扩大。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领导带班、坐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主汛期要严格执行零报告制度,及时通报地质灾害信息,确保信息畅通、上传下达。
3.加强群测群防,提高预警能力。各镇及相关部门要健全完善县、镇、村(社区)三级群测群防体系,对目前掌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并纳入群测群防网络,落实责任人和监测人和“两卡一预案”(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及防、抢、撤预案),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特别是对列入市、县年度防治方案的隐患点要进一步强化管理,落实监测责任,规范监测记录。要健全村组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引导、鼓励社区、村组成立地质灾害联防联控互助组织,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能力建设,有效提升防治能力和水平。
4.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减灾意识。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深入宣传和普及识灾、报灾、避灾、防灾基本知识,营造良好的地质灾害防治舆论氛围。加强对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监测基本方法、临灾征兆识别和防、抢、撤等方面知识培训,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演练,每镇至少开展地质灾害防抢撤应急演练2次,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5.规范工程活动,减少人为灾害。各镇、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陕西省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办法》,切实规范工程建设行为,减少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行为。对于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责任单位采取防治措施,确需治理的,责令限期治理。有序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土地整治等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资金,加快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群众搬迁避让,农村的地质灾害防治要以村民搬迁为主,优先搬迁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群众。
6.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工作经费。县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地质灾害防治装备购置、应急除险处置、监测人员补贴和成功预报奖励、预报预警信息发送、地质灾害宣传及公益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评估等工作。县自然资源局、财政局要督促各镇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和合理使用。
附件:太白县2021年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一览表
太白县2021年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一览表
序号 |
灾点位置 |
灾点名称 及类型 |
规模 |
危及对象 |
发展趋势预测 |
防治措施 |
各镇 责任人 |
灾点 责任人 |
现场 监测人 |
预警 信号 |
撤离路线 |
||||||||
1 |
咀头镇黄凤山村黄凤山南坡 |
黄凤山崩塌 |
小型 |
威胁二级公路100m |
稳定性差,强降雨易崩塌 |
砌防护挡墙,植树固坡 |
王显武 |
彭建 |
皮根林 |
锣声 |
远离坡脚 |
||||||||
2 |
咀头镇沪家塬村三组 |
陈家院滑坡 |
小型 |
5户11人30间房 |
稳定性较差,强降雨易产生下滑 |
修筑防渗排水渠,植树固坡 |
王晋斌 |
陈义 |
锣声 |
沿路向南北两侧撤离 |
|||||||||
3 |
咀头镇沪家塬村一组 |
铜场滑坡 |
小型 |
4户11人20间房 |
稳定性差,强降雨易崩塌 |
植树固坡,搬迁避让 |
王晋斌 |
李华 |
锣声 |
远离坡脚 |
|||||||||
4 |
咀头镇强里川村一组 |
小石沟滑坡 |
小型 |
1户2人5间房 |
稳定性差,强降雨易滑坡 |
搬迁避让,植树固坡 |
刘长林 |
孙别苟 |
锣声 |
远离坡脚 |
|||||||||
5 |
鹦鸽镇火烧 滩村 |
后窑上滑坡 |
小型 |
5户8人15间房 |
稳定性较差,强降雨易下滑 |
砌墙、植树护坡,搬迁避让 |
强荣锦 |
王新怀 |
王新怀 |
锣声 |
向滑坡体两侧撤离 |
||||||||
6 |
鹦鸽镇鱼池岭村一组 |
马蹄湾滑坡 |
小型 |
9户30人30间房 |
稳定性较差,强降雨或连阴雨易产生下滑 |
加强监测,退耕植树固坡 |
廉虎来 |
李全娃 |
锣声 |
沿村道向滑坡体两侧撤离 |
|||||||||
7 |
鹦鸽镇鱼池岭村二组 |
老虎沟滑坡 |
小型 |
7户18人30间房 |
稳定性较差,长期降雨易发生滑塌 |
加强监测,植树,搬迁避让 |
廉虎来 |
廉虎来 |
锣声 |
沿村道向滑坡体两侧撤离 |
|||||||||
8 |
桃川镇路平沟村二组 |
路平沟泥石流 |
中型 |
16户59人80 间房 |
强降雨或连阴雨易暴发泥石流 |
险段修筑防洪堤,低凹处住户搬迁 |
胡博 |
周军林 |
陈菊林 |
锣声 |
向沟两侧高坡撤离 |
||||||||
序号 |
灾点位置 |
灾点名称 及类型 |
规模 |
危及对象 |
发展趋势预测 |
防治措施 |
各镇 责任人 |
灾点 责任人 |
现场 监测人 |
预警 信号 |
撤离路线 |
||||||||
9 |
桃川镇路平沟村三组 |
阳坡滑坡 |
小型 |
1户4人5间房 |
稳定性较差,强降雨易产生下滑 |
保护植被,搬迁避让 |
胡博 |
周军林 |
曹永峰 |
锣声 |
向滑坡两侧撤离 |
||||||||
10 |
桃川镇魁星楼村五组 |
鹿台沟滑坡 |
小型 |
8户23人40间房 |
强降雨或连阴雨坡体易下滑坡 |
修排水沟、防护堤,受威胁户搬迁 |
赵英杰 |
亢小明 |
锣声 |
沿路向两侧撤离 |
|||||||||
11 |
靖口镇大地岭村小敖子渠 |
小敖子渠滑坡 |
小型 |
镇政府30余人40间房 |
稳定性较差,强降雨易产生下滑 |
植树固坡,沟口外筑导流墙 |
王盛利 |
周松彦 |
张宏银 |
镇政府铃声 |
沿凤太路向东西两侧撤离 |
||||||||
12 |
靖口镇关上街村一组 |
下油房滑坡 |
小型 |
3户11人20间房 |
稳定性差,强降雨易发滑坡险情 |
退耕植树固坡,及时填埋夯实裂缝,搬迁避让 |
范众榜 |
高华 |
锣声 |
沿村道向两侧撤离 |
|||||||||
13 |
靖口镇焦家山村一组 |
巷道渠滑坡 |
小型 |
1户3人3间房 |
不稳定,强降雨易下滑 |
退耕植树固坡,及时填埋夯实裂缝 |
周松彦 |
胡红星 |
锣声 |
向西侧撤离 |
|||||||||
14 |
靖口镇庙台村二组 |
祁家山滑坡 |
小型 |
5户18人20间房 |
蠕变,强降雨易下滑 |
群测群防,修截排水沟,搬迁避让 |
铁翠琴 |
柏让锁 |
哨音 |
沿村道向两侧撤离 |
|||||||||
15 |
太白河镇兴隆村二组 |
庙沟泥石流 |
大型 |
矿山职工195人,万余平方米厂房及设备 |
不稳定,强降雨易暴发泥石流 |
修坚固拦渣坝,加高矿区河堤 |
王亚斌 |
李建平 |
王博涛 |
喇叭锣声 |
沟内人员向山坡撤离,沟口人员沿公路向两侧撤离 |
||||||||
16 |
太白河镇东青村四组 |
东沟泥石流 |
大型 |
10户36人60间房 |
稳定性较差,强降雨易引发泥石流 |
尾矿库坝面修防渗排水渠,加固坝体 |
张涛 |
曹志芳 |
锣声 |
沿公路向南北两侧撤离 |
|||||||||
序号
|
灾点位置 |
灾点名称 及类型 |
规模 |
危及对象 |
发展趋势预测 |
防治措施 |
各镇 责任人 |
灾点责任人 |
现场 监测人 |
预警 信号 |
撤离路线 | ||||||||
17 |
黄柏塬镇核桃坪村一组 |
老头庄滑坡 |
小型 |
2户7人12间房 |
稳定性较差,强降雨易产生下滑 |
搬迁避让,植树固坡 |
赵军虎 |
王亚军 |
马建平 |
锣声 |
沿公路向东西两侧撤离 | ||||||||
18 |
黄柏塬镇皂角湾村二组 |
皂角湾滑坡 |
小型 |
11户37人50间房 |
稳定性较差,强降雨易产生滑塌 |
搬迁避让,植树固坡,禁止斩坡建房 |
李云安 |
向金全 |
锣声 |
远离坡脚 | |||||||||
19 |
黄柏塬镇皂角湾村二组 |
老房子滑坡 |
小型 |
5户22人24间房 |
稳定性较差,强降雨易产生滑塌 |
搬迁避让,植树固坡,禁止修引水渠道 |
李云安 |
李云安 |
锣声 |
沿公路向两侧撤离 | |||||||||
20 |
王家堎镇中明村一组 |
台子上古滑坡 |
中型 |
17户57人80间房和部分楼房 |
基本稳定,强降雨或连阴雨易产生下滑 |
修防渗截排水渠,整体退耕植树固坡 |
张广田 |
王海燕 |
刘英杰 |
锣声 |
沿镇街道向南撤离 | ||||||||
21 |
王家堎镇中明村一组 |
店子上滑坡 |
小型 |
3户13人15间房 |
基本稳定,强降雨或连阴雨易产生下滑 |
搬迁避让,植树固坡 |
王海燕 |
温红英 |
锣声 |
沿公路向南撤离 | |||||||||
22 |
王家堎镇中明村九坪沟 |
九坪沟泥石流 |
中型 |
3户13人20间房 |
不稳定,强降雨易引发泥石流 |
修拦渣坝,保护植被 |
王海燕 |
刘年全 |
锣声 |
向沟两侧山坡撤离 | |||||||||
23 |
王家堎镇板桥村艾蒿沟 |
艾蒿沟泥石流 |
小型 |
3户8人30间房 |
中易发,强降雨易引发泥石流 |
修拦渣坝,保护植被 |
张强 |
张清俊 |
锣声 |
沿公路向南北两侧撤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