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好,传递温暖。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36部民政题材作品斩获殊荣。这些作品把镜头对准民政人和民政服务对象,讲述感人暖心的民政故事,向观众呈现了民政工作的样貌、民政人的风貌,对“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予以视觉诠释。
自2024年起,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设立“民政中国”板块,两年来共有960多部作品参评,60余部获奖,为对外宣介民政工作搭建了融媒体、短视频的新平台,为讲好中国民政故事增添了新活力。
镜头为笔,让民政故事“活”起来。无论是养老院里温馨的生日会、护送流浪者回家的一段旅程、福利院妈妈照顾孩子们的日常,或是“乡村著名行动”中推动乡村振兴和百姓增收的路牌上网……一个个短而暖的画面,用老百姓的“小故事”解读了民政人的“大情怀”,让党和政府对民生工作的关心关怀关爱化作可触可感的人间烟火。
光影聚焦,让民政底色“亮”起来。每部作品都是真实记录和呈现。福利院里长大的残障儿童成长为知名墙画师,忘记所有亲人却记得护理员的认知症老人,日均3万步走访独居老人的基层民政助理员,利用蛛丝马迹帮流浪乞讨人员寻亲的救助工作者;温馨漂亮的颁证大厅和仪式感满满的颁证仪式,海葬、花坛葬等绿色生态安葬方式让生命回归自然与花草树木共生……这些作品里的一段段影像,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了民政人的行业初心,理解与支持在共情中自然生长。
微光成炬,让更多人成为“践行者”。近两年,民政题材的参评作品备受关注。一位大学教授坦言,要将民政故事纳入课件搬上课堂讲给学生们听,不少编剧表示要将民政元素纳入创作内容,很多影视明星希望公益参演民政题材作品,视频平台则提出愿意助力民生题材作品的传播……从创作者主动融入民政元素,到观众因影像关注身边的困难群体,因为被看见,让民政宣传从“单向输出”升级为“更多人参与”。越来越多人成为民政故事的“讲述者”与民政工作的“参与者”,为民政事业发展汇聚起更多社会力量。
正如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所说,短视频作为最具传播力的年轻化载体,正在成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重要支点。我们将借助光影之力,创作更多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为民政新闻宣传注入年轻化、可视化的时代活力,在“传递中国价值”中勇担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