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门主要职责及机构设置
(一)主要职能:
1.负责处理群众给县委、县政府来信(网上)、来电,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来信(网上)、来电、来访中人民群众提出的重要建议和反映的重大问题。
2.承办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领导批示交办、转办的信访事项,根据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意见,向有关部门、镇转送,交办有关信访事项,督查督办信访事项的处理和落实。
3.协调处理“三跨三分离”(跨地区、跨政府、跨行业,人事分离、人户分离、人事户分离)的重要信访问题;配合职能部门会办、督办信访老户和疑难信访案件。
4.检查、指导、督促各镇、各部门的信访工作,开展信访宣传和研究工作。
5.为来信(网上)、来电、来访人员提供有关政策咨询,做好信访人员的思想疏导、矛盾化解工作。
6.综合分析人民群众来信(网上)、来访、来电反映的情况,征集筛选和提供信访信息和建议,对带有全局性的或重要信访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
7.负责组织实施全县信访工作目标管理,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加强信访队伍的自身建设,开展信访专兼职干部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信访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研究和探讨信访工作的规律和理论,指导信访工作实践,发挥信访工作的社会效益。
8.配合政法部门处置人民群众以集体上访为由的游行、集会、请愿活动,依法维护正常信访秩序。
9.按照《信访工作条例》规定,对有关信访干部和信访群众提出奖励或处罚的建议。
(二)机构情况:
仍为太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挂牌单位,无变化。
二、2018年度部门工作完成情况
2018年,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信访工作的决策部署,突出“四个重点”(领导干部接访、分类处理信访诉求、依法逐级走访、信息系统深度应用),打好“四个攻坚战”(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重点人员),加强“一个保障”(信访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机制方法,大力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全力做好信访各项工作。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落实县委“追赶超越”要求为引领,以开展“责任落实年”“创建信访工作‘三无’县”“控制进京非正常上访”、信访突出问题百日攻坚等活动为抓手,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建设,着力在补短板、抓基础、夯责任、强素质上下功夫,全面提升信访工作整体水平,为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央、省、市重大活动和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作出新贡献。
(一)信访基本情况
2018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网上投诉125批269人。来访52批196人,来信26件、网上投诉47件。网上信访录入总量117件,其中来信26件,来访44批,网上投诉47件,网上案件录入率93.6%。无上市赴省进京集体访和非正常访,信访案件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各项指标均在市上下达控制指标以内。
(二)主要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共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信访工作六次。二是县级党政领导多次来我局调研信访工作,研判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商讨解决方案,慰问一线信访干部。三是领导接访下访截至目前共有18名县级领导接访,接访45批次123人次信访群众。县级党政领导定期在县信访接待大厅接待来访群众,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落实问题,化解信访积案,解决困难,做到了息诉罢访和案结事了。
2.超前谋划重大活动开展,临时性突发事件处理给力。在中央、省、市、县重要会议和重大事项发生期间,提早谋划准备,加强重点群体稳控,成立接访劝返工作组,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为重大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重大期间,精密部署。一是及时召开信访维稳工作部署会。在中央、省、市、县重要会议和重大事项发生期间及早召开了全县信访安保维稳安全生产工作会,传达学习全市迎接党的十九大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动员大会会议精神。二是召开了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再动员大会。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召集信访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重点人员,重点群体进行了集中交办,分析研判我县的信访形势,要求各镇、各部门要强化工作责任,加强矛盾纠纷化解,灵通信息,强化社会面管控。三是县级领导亲自挂牌接访,及时化解矛盾。四是各镇、各部门严格履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保持通信畅通,严守岗位,做好安全工作,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遇到重大问题及时汇报,认真填写值班记录,按时交接班,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换班,须向值班领导报告。排查出的12个重点人员、36个一般交办人员、3个重点群体,对其实行一对一、24小时监控。五是执行“一天两报告”机制。值班人员要负责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3时前向县维稳办、县信访局进行报告,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六是掌握不稳定因素。对不稳定因素和人员,做到早察觉、早疏导、早处理,避免矛盾激化、事态扩大,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坚决做好稳控工作。
3.抓早抓快全力推动法治信访和“三无”县创建工作。推进法治信访建设暨创建“三无”县区活动,召开了推进法治信访建设暨创建“三无”县工作动员部署会,及时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并安排了我县的创建工作。我县高度重视法治信访建设和“三无”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此项工作,并结合信访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保证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项工作人员,及时制订工作方案。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到人,保障有力,确保深入推进法治信访工作和“三无”县创建工作层层落到实处。
4.控制进京非正常访活动取得成效。我县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控制进京非正常访专项治理活动,以化解稳控近年来中央、省、市交办的进京非访重点人员为专项治理活动主要内容。我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县上动员部署的基础上,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要求,对重点人群集中交办,确定包抓领导及稳控责任人。并对重点人员采取“一对一、人盯人”的稳控措施,确保重大活动期间无一例非正常上访。
5.信访突出问题百日攻坚活动成效显著。为深入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保持全县社会大局持续平稳,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决定在全县开展为期100天的信访突出问题百日攻坚活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突出问题化解、重点人员稳控和信访秩序整治活动,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6.大力推进“阳光信访”,着力提高信访工作公信力。一是深化信访信息系统深度应用。按照市信访局要求,继续推进网上信访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应用,实现全部信访业务的网上流转。加大网上信访宣传引导力度,发挥网上信访便捷高效的优势,逐步把网上信访打造成群众信访的主渠道。二是严格规范网上信访业务的受理办理。严格按照新的操作规程和要求受理办理信访事项,特别是要严格规范受理事项、办理程序、时间要求,严格依法依政策作出处理意见,不断提高信访事项办理质量和效率,使群众真正感到网上信访好用管用,更好地引导群众变走访为“网访”,实现了网上信访的全录入。三是扎实做好群众满意度评价工作。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对初次登记受理的信访事项,全部纳入群众满意度评价,全面接受群众监督。我县按照市信访局要求对信访机构和有权处理机关满意率每月排名情况进行考核。对群众评价不满意,纳入督查范围,通过及时提醒、回访、督办直至问责,倒逼改进工作,推动信访问题解决。四是认真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征集人民建议是信访部门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事务、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完善来信来访投诉重要建议综合分析机制,充分利用信访信息系统和“领导信箱”,拓宽征集建议的渠道,更好地汇集民智,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7.大力推进“法治信访”,着力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一是更加自觉地依法维护群众权益。严守法律政策界限,带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带头依法办事,严格履行法定职责,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对群众诉求,善于用法律政策来衡量,切实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坚持依靠基层组织依法依政策协调和处理群众诉求,坚持带着责任和感情疏导化解群众矛盾,将依法依政策办事和服务群众有机统一起来,坚决纠正“花钱买平安”“摆平就是水平”的错误观念。二是更加清晰地依法界定信访职能定位。做好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已全面启动各部门清单梳理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开。让群众知道自己的投诉请求应该通过哪条途径、依据哪项法规、按照哪项程序去反映和解决,“找谁办、怎么办”,让通过法定程序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这项工作在部门间有效运转。三是更加严格地落实诉访分离。支持配合好政法机关的工作,建立仲裁和行政复议、诉讼与信访有机衔接的互联互通机制,真正把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渠道中剥离出来,引导到司法渠道解决,维护司法权威。主动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注重从群众信访事项中发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跟踪掌握施政得失,加强综合分析评估,为党委政府掌握社会动态,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的发生。四是更加精准地处置信访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及时搜集固定少数群众在信访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证据,精准处置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违法行为,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同时,通过政府微信群、信访工作群及微信群对典型案例予以报道,树立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导向。
8.大力推进“责任信访”,进一步压实各镇各部门信访工作责任。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责任得到落实。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接待来访群众、阅批群众来信,多次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并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信访形势,落实工作举措,推动疑难信访个案及群体性突出信访问题的解决。县委书记、县长与各镇、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签订《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信访联席会议召集人靠前指挥,亲临一线,化解矛盾。二是压实领导干部下访接访责任。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县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时制定我县的县镇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安排,把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作为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一项重要制度,与下基层调查研究、深入联系点、扶贫帮困等结合起来,提高工作实效性。各镇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按照接访日程安排到信访接待场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接待群众来访。在坚持定点接访的同时,更多采取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下基层接访等方式,把行政资源集中用于解决重大疑难复杂问题、检验施政得失、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督查问效上。三是压实领导包案责任。按照“五个一” (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法,对新户,“老户”、非访案、复杂疑难积案、群体性上访案件落实“六包”责任制(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包接劝返),不搞平均主义,真正把案件分包到有权有责有能力处理问题的责任主体上,确保“承包一个、化解一个、巩固一个”。四是压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责任。对全县排查出来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复杂性特别是久拖不决的信访突出问题,落实到相关成员单位,深入调研,多方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积极稳妥的解决办法。
三、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纳入本部门2018年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单位包括本级。
四、部门人员情况说明
截至2018年底,本部门人员编制6名,其中:行政编制6名;实有行政人员6人,其中:公务员5人,行政工勤1人。
五、部门决算收支情况说明
(一)2018年度收入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1.收入总计122.32万元,较去年减少10.98%。包括:
(1)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11.80万元,较去年减少3.91%。为县财政当年拨付的公共预算资金财政拨款,减少主要原因是压缩信访疑难问题解决经费。
(2)上年结转和结余10.52万元,较去年下降50%。为上年度尚未列支,结转到本年仍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包括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减少的主要原因:2018年在资金使用时重点对上年度结转和结余资金进行了消化。
2.支出总计119.32万元,较去年减少5.96%。包括:
(1)基本支出109.32万元,较上年减少2.29%,主要是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较去年稍有减少,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员变化造成工资支出减少。
(2)项目支出10万元,较去年减少50%,减少原因主要是:压缩信访疑难问题解决经费。
(3)年末结转和结余3万元,较上年减少71.48%,减少原因重点消化上年结余结转资金。
(二)2018年度财政拨款收入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1.财政拨款收入支出总体情况及比上年增减情况。
2018年度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119.32万元,比去年减少5.96%,其中:基本支出109.32万元,比去年减少2.29%,项目支出10万元,比去年减少50%。既包括使用当年从县级财政取得的财政拨款发生的支出,也包括使用上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分析原因: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员变化造成工资支出减少,同时压缩了信访疑难问题解决经费。
2.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信访事务(2010308)支出107.02万元,占总支出的89.69%,主要用于机关运行经费(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执法执勤用车运行维护费等)、对个人和家庭补助的支出及行政人员工资支出等;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2080505)支出8.43万元,占总支出的7.07%,主要用于养老保险缴费支出;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2080506)支出3.37万元,占总支出的2.82%,主要用于职业年金缴费支出;
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89901)支出0.5万元,占总支出的0.42%,主要用于救济费支出。
3.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
工资福利支出(301)支出76.21万元,主要为人员工资及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等支出;
商品和服务支出(302)支出30.97万元,主要为办公费支出、委托检验检测支出和单位维修(护)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303)支出12.14万元,主要为生活补助和医疗费支出。
4.政府性基金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本部门无政府性基金收支。
5.国有资本经营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本部门无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拨款收支。
(三)2018年度“三公”经费、培训费及会议费支出情况说明
1.“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0.2万元,全部为公务接待费,与上年持平。其中公务接待费支出0.2万元,2018年公务接待6批次,25人次,与上年持平。主要用于接待省、市单位相关工作来访、工作检查等接待,通过严格公务接待规格等,对接待费从总量上进行了控制。
2.会议费2018年无支出。
3.培训费支出2.46万元,较去年增加2.41万元,为参加部门培训学习等支出。
六、2018年度部门绩效管理情况说明
2018年本部门对专项业务经费项目开展了绩效自评,涉及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10万元。
七、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2018年度机关运行经费20.97万元,比去年增加25.27%,主要原因是2018年度参加中央、省、市信访维稳活动较多。
(二)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2018年本部门无政府采购支出。
(三)国有资产占用及购置情况说明
截至2018年末,本部门所属单位共有车辆0辆;单价5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0台(套)。2018年当年购置车辆0辆;购置单价50万元以上的设备0台(套)。
八、专业名词解释
1.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2.项目支出:指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3.“三公”经费:指部门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支出。
4.机关运行经费:指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