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咀头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牢牢把握新时代新要求,筑牢基层党组织根基,凝聚各方力量,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旨在建强组织、破解难题、服务群众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四美”红旗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为抓手,扎实推动资源整合,拓展服务渠道,不断凝聚民心,有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效能。
一、强基固本聚合力,引领治理方向。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就我镇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方面的重点工作、重点任务落实等情况,进行研究部署,压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责任,对统筹安排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制定有效措施,落实治理目标,全镇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好格局。二是优化队伍建设。每年对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培训,对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通过结对帮带培养后备干部,免费为村(社区)干部提升学历,着力锻造基层治理“主心骨”。三是落实基础保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强五好”目标,全力开展“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督促各村(社区)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固定学习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进一步强化党员理论学习武装头脑。持续开展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整顿工作,全面打造高效便捷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准入服务事项清单,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二、文明实践增活力,提升治理内涵。推行“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有效促进文明实践、乡村治理与党建相融合,着力打造符合我镇实际的乡村特色,扮靓乡村颜值,提升乡村品质。一是强推组织联动。以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中心,整合乡村振兴大舞台、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资源,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6支220人,按照“一月一主题”活动要求,发挥“一约四会”主体作用,深入开展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540场次,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二是聚焦为民服务。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法规、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等重点任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感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文明实践活动“聚人气”,切实推动乡村治理走深走实。三是重在群众参与。持续在乡风文明上下功夫,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南大街社区“小马扎坐下说”文明实践品牌,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基层治理充满温度,用“小马扎”撬动“大治理”。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50场次,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26次,评选“好婆婆好媳妇”22人、“十星级文明户”135户,增强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
三、特色产业提实力,打好治理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推动群众持续增收。一是科学谋划细节有形。根据我镇区位优势,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广泛征求农业部门、种植大户和群众意见建议,按照合理有效的产业布局,重点发展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等产业。全镇共种植蔬菜7.1万亩,种植食用菌2100万袋,中蜂养殖1.7万箱,培育蓝莓、软枣猕猴桃等高端果品300亩,种植贝母等中药材600亩,粮食种植稳定在8000亩。扎实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二是地域特色突出有声。“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冬滑雪”,咀头镇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深入贯彻落实太白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乡村精品旅游产业路线,新建民宿32处53座,其中塘口村依托鳌山滑雪场率先发展精品民宿,以点带面带动其他村发展民宿产业,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优势,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三是项目辐射带动有力。方才关村食用菌产业示范园二期项目、七里川村花卉种植及配套设施项目、梅湾村环境整治项目,凉峪村、沪家塬村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等,为我镇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平台,注入新鲜活力。
四、美丽乡村添动力,共享治理成果。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治理,让治理成果人人共享。一是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积极组织动员党员群众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投入人力11000人次,机械820台次,清理垃圾1200吨,水塘沟渠120公里,农业废弃物580吨,全力拆除乱搭乱建鸡牛羊圈及厕所124处,拆除彩钢棚57座,累计拆除土坯房380座1374间。栽植各类树木5000余棵,铺设草皮300㎡,种花10000余株,覆土8000m³,硬化路面500㎡,沿公路打造景观节点13处。坚持“分类布局、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美丽庭院+”模式,评选出洁净有序户2599户,美丽庭院户552户,美丽庭院示范户185户,为改善人居环境奠定了基础。二是壮大人才资源。鼓励返乡青年、大学生、致富带头人参与乡村治理,培育新一代乡土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建设和美乡村注入新鲜血液。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落实“1+10”管护责任,完善长效经费保障措施,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推行环境卫生日保洁制度,确保村庄整洁干净,让美丽乡村建设活起来,让人人共享基层治理成果。